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265898]蕉岭地区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应用推广技术服务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药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一、本项目“蕉岭地区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应用推广技术服务(2015A020224006)”来源于广东省科技厅2015年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资金,依据粤科规财字[2015]151号立项资助人民币伍万元整。 二、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有机稻田禁施化肥、农药,传统“鸭稻共生”由于鸭的取食习性不能根治福寿螺,因而福寿螺会反复爆发并影响周边水域和作物。本项目选择油茶粕作为植物源杀螺剂推广应用,符合有机稻生产标准,对于促进当地有机稻发展的农业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油茶粕中含有20%左右茶皂素,是防治福寿螺关键成分。室内40mg/L茶皂素处理福寿螺在48h即达到了100%的防效;在大田试验中6.0g/m2的处理在第4天、1.5g/m2的处理在第16天均达到了100%的防治效果, 对福寿螺的卵、螺苗、仔螺、中螺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稗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对提高水稻实粒数有显著作用,且具有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来源广泛,从而适合推广应用。 四、本项目以推广使用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防治有机稻田福寿螺为主要内容,以项目申报单位1500亩优质稻田为研究对象,为建立有机稻田福寿螺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科技服务,建立有机稻田生物治螺技术示范基地,为梅州蕉岭地区培训一批生物治螺科技人才。本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1)对项目申报单位有机稻田福寿螺分布密度调查,完成有机稻田福寿螺危害报告。 (2)设计有机稻田使用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除螺方案,分阶段实施方案,提供技术咨询,监控除螺效果,统计经济效益。 (3)建立生物除螺示范基地,培训周边地区有机稻种植企业科技人员,推广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使用技术。 五、本项目为“三区”科技服务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方向,因此项目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取得了项目服务所在地福寿螺危害情况第一手的调查报告:于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以问卷调查、访问农技部门调查和野外现场调查的方式搜集福寿螺危害和防治措施数据。结果发现蕉岭地区各镇福寿螺危害严重,单位面积可捡福寿螺的数量均在20只/m2以上,可捡福寿螺至少为767.05 kg/hm2,最多可达1227.28 kg/hm2;水稻分蘖前期大中螺的比例几乎均超过50%,各镇投入防治福寿螺的经济成本仅占福寿螺造成损失的5%左右;有67.09%的农户使用农药灭螺。调研结果形成了调研报告《蕉岭地区福寿螺分布与防治措施调查研究》,并于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10月刊载。 2.对现有的植物源杀螺剂灭螺理论成果的进行了总结:本项目以福寿螺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检索法,总结了现有的植物源杀螺剂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油茶粕及其主要成分茶皂素对福寿螺的实验室杀灭效果、大田使用时油茶粕灭螺的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杀灭效果,以及油茶粕对水稻田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和油茶粕杀螺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形成科研综述论文《福寿螺植物源杀螺剂绿色农药的研究进展》,2016年刊发于北大核心期刊《农药》杂志。 3.依据前期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实施地梅州市蕉岭县地区福寿螺的危害情况,编制了面向当地有文化基础的水稻种植大户和农业生产公司、合作社的农技人员培训的《油茶粕防止有机稻田福寿螺技术方案》。方案详细阐述了福寿螺的由来、生物学特性、常用的福寿螺杀灭方法和效果、当地福寿螺危害情况调研结果、使用油茶粕除螺的效果、经济和生态价值,以及有机稻田使用油茶粕除螺的技术要点。 4.为方便培训普通水稻种植户推广使用油茶粕除螺技术,项目组制作了以大量具有视觉震撼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简短词汇为主的培训ppt课件,培训课件以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福寿螺哪里来的?”、“为什么这么厉害?”、“怎么防治福寿螺?”进行设问式引导讲解,以例如“不是中国的种!”、“巨能吃!”、“超能生!”、“爱旅游!”、“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旱!不怕饿!还不怕污染!”、“会打游击战!更会抢地盘!”等极容易记,又容易理解的幽默诙谐词汇帮助农民知晓福寿螺危害的原因和生态防止福寿螺的重要性。并编制了朗朗上口,即刻上手的“茶麸除螺顺口溜”,以精简的仅一百来字的顺口溜形式将油茶粕除螺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固化在老百姓心里。
一、本项目“蕉岭地区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应用推广技术服务(2015A020224006)”来源于广东省科技厅2015年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专项资金,依据粤科规财字[2015]151号立项资助人民币伍万元整。 二、福寿螺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危害水稻生产的一种外来入侵软体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入侵生物专家组列为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有机稻田禁施化肥、农药,传统“鸭稻共生”由于鸭的取食习性不能根治福寿螺,因而福寿螺会反复爆发并影响周边水域和作物。本项目选择油茶粕作为植物源杀螺剂推广应用,符合有机稻生产标准,对于促进当地有机稻发展的农业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油茶粕中含有20%左右茶皂素,是防治福寿螺关键成分。室内40mg/L茶皂素处理福寿螺在48h即达到了100%的防效;在大田试验中6.0g/m2的处理在第4天、1.5g/m2的处理在第16天均达到了100%的防治效果, 对福寿螺的卵、螺苗、仔螺、中螺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稗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对提高水稻实粒数有显著作用,且具有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来源广泛,从而适合推广应用。 四、本项目以推广使用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防治有机稻田福寿螺为主要内容,以项目申报单位1500亩优质稻田为研究对象,为建立有机稻田福寿螺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科技服务,建立有机稻田生物治螺技术示范基地,为梅州蕉岭地区培训一批生物治螺科技人才。本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1)对项目申报单位有机稻田福寿螺分布密度调查,完成有机稻田福寿螺危害报告。 (2)设计有机稻田使用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除螺方案,分阶段实施方案,提供技术咨询,监控除螺效果,统计经济效益。 (3)建立生物除螺示范基地,培训周边地区有机稻种植企业科技人员,推广植物源杀螺剂油茶粕使用技术。 五、本项目为“三区”科技服务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方向,因此项目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取得了项目服务所在地福寿螺危害情况第一手的调查报告:于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以问卷调查、访问农技部门调查和野外现场调查的方式搜集福寿螺危害和防治措施数据。结果发现蕉岭地区各镇福寿螺危害严重,单位面积可捡福寿螺的数量均在20只/m2以上,可捡福寿螺至少为767.05 kg/hm2,最多可达1227.28 kg/hm2;水稻分蘖前期大中螺的比例几乎均超过50%,各镇投入防治福寿螺的经济成本仅占福寿螺造成损失的5%左右;有67.09%的农户使用农药灭螺。调研结果形成了调研报告《蕉岭地区福寿螺分布与防治措施调查研究》,并于中国农学通报2016年10月刊载。 2.对现有的植物源杀螺剂灭螺理论成果的进行了总结:本项目以福寿螺为研究对象,以文献检索法,总结了现有的植物源杀螺剂理论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油茶粕及其主要成分茶皂素对福寿螺的实验室杀灭效果、大田使用时油茶粕灭螺的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杀灭效果,以及油茶粕对水稻田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和油茶粕杀螺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形成科研综述论文《福寿螺植物源杀螺剂绿色农药的研究进展》,2016年刊发于北大核心期刊《农药》杂志。 3.依据前期调研和理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实施地梅州市蕉岭县地区福寿螺的危害情况,编制了面向当地有文化基础的水稻种植大户和农业生产公司、合作社的农技人员培训的《油茶粕防止有机稻田福寿螺技术方案》。方案详细阐述了福寿螺的由来、生物学特性、常用的福寿螺杀灭方法和效果、当地福寿螺危害情况调研结果、使用油茶粕除螺的效果、经济和生态价值,以及有机稻田使用油茶粕除螺的技术要点。 4.为方便培训普通水稻种植户推广使用油茶粕除螺技术,项目组制作了以大量具有视觉震撼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简短词汇为主的培训ppt课件,培训课件以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福寿螺哪里来的?”、“为什么这么厉害?”、“怎么防治福寿螺?”进行设问式引导讲解,以例如“不是中国的种!”、“巨能吃!”、“超能生!”、“爱旅游!”、“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旱!不怕饿!还不怕污染!”、“会打游击战!更会抢地盘!”等极容易记,又容易理解的幽默诙谐词汇帮助农民知晓福寿螺危害的原因和生态防止福寿螺的重要性。并编制了朗朗上口,即刻上手的“茶麸除螺顺口溜”,以精简的仅一百来字的顺口溜形式将油茶粕除螺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固化在老百姓心里。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