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运行以来,库区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尤其是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研究库区水环境的防治技术迫在眉睫。
香溪河作为重要的典型支流之一,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兴趣,环保部门、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均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
然而对香溪河水环境长期系统性的研究资料比较缺乏,也没有就香溪河水环境安全建立可靠的预警预报体系。
以该流域为对象,开展全面的环境调查,长期的水环境分析,深入的点、面及内源污染,尤其是磷污染的富营养化跟踪研究和环境评价,构建流域富营养化消减方案、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通过长期跟踪监测香溪河流域面源、非面源污染负荷的迁移转化规律,初步推断流域污染物在水体、库岸土壤基质、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通过模型试验,推断验证评价结果,计算流域污染负荷量与环境容量,分析评价香溪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
并通过长期监测水华发生时,水文、水质、水动力等特征,利用室内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蓝藻生消影响,建立模型,预示水华的发生。
同时应用研究开发的生态屏障有效的降低入库污染负荷量。
通过系统监测、跟踪评价到预警防控的全方位技术体系集成研究流域水华治理在国内外尚未报道,本成果在系统集成上具有独特性和开创性。
技术成果涉及领域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维持库区生态安全、保障三峡工程持续健康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其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项目技术普遍使用于各类水库水质研究与保护,当前水华是世界性难题,项目技术在水华的预警预测方面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空间,其生物防控技术体系在因大型水电工程形成的水库保护、消落区治理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前景。
从技术的成熟度上分析,本成果所列技术,目前只在香溪河流域进行了中间试验,模型装置应用也只限于本区域的气候、地质条件。
因此,本技术成果有待进一步长期开发和中试,不断优化,不断提高技术成熟度,为技术效益的充分发挥做铺垫。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