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257887]脉冲式乙肝疫苗纳米输送系统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医疗器械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球至少有3.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疫苗虽然应用广泛,但由于需要多次接种才能完全免疫,辍种率高达70%,严重影响了免疫效果。

目前疫苗费用80%-90%为储运和医护开支,而发展中国家无良好的储运设施和医护配备,且儿童人口更多,故辍种率更高,因此,首次接种疫苗即获得完全免疫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应用开发计划署疫苗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此外,即使完成了普通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仍有近10%的健康者应答不佳,这一比例在老年人中保持恒定。故乙肝疫苗的研制有两个方面成为热点,一是提高疫苗的免疫原型,以第三代乙肝DNA疫苗为代表的免疫学方面,二是以新兴的疫苗输送系统(vaccine delivery system,VDS)研究为代表的药剂学方面。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长效、缓释剂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利用安全性高、体内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等将药物包封于微粒中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可实现药物在体内持续、缓慢释放,发挥长效作用。

单针疫苗的设计可通过不同降解速度的材料制备的载体经过缓慢降解释放而实现,但脉冲式地模拟多次接种的方式可能更为理想。

脉冲式疫苗用于接种可模拟目前常见的多次接种,即接种后立即释放部分抗原,而后释放量几乎降至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2次或第3次的脉冲释放。

该系统只需1次接种即完成整个免疫过程,可大大降低普通疫苗的辍种率,与缓释型的疫苗相比,脉冲在机理上更为先进,免疫效果更佳。

本研究是以乙肝疫苗为模型药物,研制首次接种疫苗即获完全免疫的脉冲式乙肝单剂全程疫苗,对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力、简化接种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若该疫苗输送系统研制成功,完全可以将该系统移植于其他需要多次接种才能完全免疫的品种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球至少有3.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大部分肝癌患者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疫苗虽然应用广泛,但由于需要多次接种才能完全免疫,辍种率高达70%,严重影响了免疫效果。

目前疫苗费用80%-90%为储运和医护开支,而发展中国家无良好的储运设施和医护配备,且儿童人口更多,故辍种率更高,因此,首次接种疫苗即获得完全免疫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应用开发计划署疫苗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此外,即使完成了普通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仍有近10%的健康者应答不佳,这一比例在老年人中保持恒定。故乙肝疫苗的研制有两个方面成为热点,一是提高疫苗的免疫原型,以第三代乙肝DNA疫苗为代表的免疫学方面,二是以新兴的疫苗输送系统(vaccine delivery system,VDS)研究为代表的药剂学方面。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长效、缓释剂型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利用安全性高、体内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等将药物包封于微粒中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可实现药物在体内持续、缓慢释放,发挥长效作用。

单针疫苗的设计可通过不同降解速度的材料制备的载体经过缓慢降解释放而实现,但脉冲式地模拟多次接种的方式可能更为理想。

脉冲式疫苗用于接种可模拟目前常见的多次接种,即接种后立即释放部分抗原,而后释放量几乎降至零,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2次或第3次的脉冲释放。

该系统只需1次接种即完成整个免疫过程,可大大降低普通疫苗的辍种率,与缓释型的疫苗相比,脉冲在机理上更为先进,免疫效果更佳。

本研究是以乙肝疫苗为模型药物,研制首次接种疫苗即获完全免疫的脉冲式乙肝单剂全程疫苗,对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力、简化接种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若该疫苗输送系统研制成功,完全可以将该系统移植于其他需要多次接种才能完全免疫的品种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