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本成果的相关课题来源主要包括: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可视化的路网货流图、车流图、列流图和编组站负荷分布图研究(2006X027)”、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铁路网货流分析及网络配流系统(720810)”和“广义最短路下的地级市支点网络客流量分配研究(740918)”。
便捷地从铁路网运输实绩数据和优化生成数据的图形化表达上获得全铁路网的点线流量分布变迁和理论参考态势,使得铁路网络规划和运输指挥人员做出把握全局的决策是目前规划设计和运输组织部门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成果主要应用于运输网络设计规划部门和铁路运输指挥部门,具体领域包括:铁路网络规划、铁路编组站布局规划、铁路运输组织指挥与优化决策、国家综合运输网络设计等。
成果主要技术创新:
1)为实现国家铁路网层面的货流分配,首次提出了大规模铁路网货流OD的径路归并方法,避免了定义域归并法易导致部分货流走行重复径路的缺陷。
2)首次实现了在国家铁路网络规模层面的基于广义最短径路自动生成和特定径路作为外生变量的双模式配流。
3)在空车流量形成方面,采用最小元素法产生空车调配初始方案,再利用闭合回路法形成优化的空车调配方案。
4)在流量图设计方面,根据支点铁路网各弧段的日均上、下行车流量,进行主要流量和次要流量方向的车流图形成,流量图上同时标示了空车流的信息。
5)研究了分品类的可视化流量图,主要完成了全路煤炭、石油、钢铁、矿石等大宗货物的日均车流图或全年万吨货流图。
6)在分界口列流图研究方面,采用编组去向数和车流强度双重信息决定列流图的分布。
7)在编组站负荷图设计方面,采用饼状扇形图技术合成显示每一编组站的四项信息,包括办理车数、有调车数、无调车数和无调比例。
8)首次实现了铁路通道流量的精细结构分析,包括:本线→本线、本线→外线、外线→本线、外线→外线四种类型的流量分类生成。
9)首次实现了国家铁路网上任意两个不规则区域之间的分28个品类的交流量生成。
10)构建了全国地级市铁路网,可以依据生成的地级市间OD交流数据进行流量分配及结果分析。
本项目的主要成果已经在多个铁路局和铁道勘察设计院应用,包括铁道第一、第二、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济南铁路局、沈阳铁路局等单位。
本成果的部分技术曾经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9)。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