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项目组成员的研究方向是国际学术与应用前沿课题--复杂运动目标的雷达成像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深度。
项目组成员在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雷达成像等前沿研究方向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在了实际雷达系统中,很好地解决了复杂运动目标(尤其是舰船目标)的雷达成像问题,为工程型号项目的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对捍卫我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本领域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
创新点包括:
1) 研制成功我国首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岸基逆合成孔径成像雷达装备,增添了新体制侦察雷达装备。
2) 提出了多平台分布式ISAR对复杂运动舰船目标成像中的关键技术与新方法,可在提高成像概率的同时提高ISAR图像的方位向分辨率。
3) 提出了多项式相位信号的参数估计新方法,解决了宽带ISAR成像转角估计问题。
4) 研制成功我国首部船载ISAR舰船目标成像试验雷达,提出雷达平台和成像目标均存在复杂运动情况下的运动补偿问题,获得了舰船目标清晰的雷达图像。
提出了地球同步轨道SAR成像新方法,以及高轨发射--低轨接收模式下的双基地SAR成像新方法,可实现对地面及海面目标的大场景成像和动目标检测过程。
成果完成人的研究方向是信号的时频分析理论、雷达成像技术以及高频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在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雷达成像等前沿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所提出的信号处理新方法已在实际雷达系统中获得了很好的应用。
第一完成人目前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包括:
1. 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 博士论文获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一届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荣获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3. 近年在雷达信号处理领域,成果完成人共发表(录用)学术论文90余篇,论文总他引次数200余次。其中SCI检索34篇,SCI他引次数为85,单篇最高SCI他引次数为13;EI检索43篇。同时申请国防专利2项、授权国防专利1项。
4.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研究杰出人才培育计划III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计划)项目1项(电信学院仅1人获得)以及985三期青年学者基础科研能力建设项目1项(电信学院仅1人获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黑龙江省仅10人获得)等基金项目9项;
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总参科装局重点预研项目2项;
作为项目组重要成员,参加总装型号项目2项;
5. 美国《Mathematical Review》评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人。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