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所属行业领域安全科学与工程/煤炭防灭火成果简介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石港矿现场试验研究,获得如下成果:
理论研究:
1)石港矿煤、岩的自燃特性研究,掌握其自然发火机理。
2)采空区自然发火与采空区遗煤分布、遗煤厚度、漏风强度、遗煤粒度、孔隙率等相关性研究。
3)二氧化碳防灭火机理研究:隔离作用、吸附惰化作用、二氧化碳重力着附作用、低温二氧化碳冷却作用。
实验研究:
1)二氧化碳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扩散规律研究。
2)可控二氧化碳采空区滞留技术和固态二氧化碳缓释技术研究。
3)研发了干冰储存释放系统。
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研制采空区滞留二氧化碳系统。
矿井可控干冰防灭火系统在石港矿进行了现场工业应用试验,取得了显著的防灭火效果。
应用介绍
所处研发阶段:成果推广。
应用领域和范围:煤矿防灭火。
应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在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港矿、五矿、二矿等主要生产矿井多个工作面进行了推广应用,防灭火效果显著,大大降低了采空区自然发火概率,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水平,保证了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技术保障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技术优势技术创新点:
1)从冷却、覆盖隔氧、吸附惰化三方面揭示采空区滞留干冰防止遗煤自燃机理滞留干冰后,采空区内整个采空区的氧浓度降低,在进风侧下降尤其明显,而且随着二氧化碳的扩散,能在采空区形成了一个低温阶梯温度场。
2)研制干冰储存释放装置。其装置内的干冰由固态转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当压力越来越大超过储存装置的释放压,冲破压力释放阀,气体二氧化碳释放到采空区。装置根据采空区的情况,可计算所需装置数量及放置位置和干冰量,以确定压力释放阀的阈值。
主要技术指标:利用研制开发的干冰储存释放装置进行了干冰升华特性试验。试验表明,干冰放入装置内26小时后压力升高至0.45MPa,泄压阀打开,二氧化碳开始释放,其初始释放速度为107L/s,初始温度为-22.3℃,释放时间可持续12天。验证了干冰储存释放装置的可靠性,能够实现将干冰滞留在采空区的目的。
同时,根据石港公司15108、15202两个工作面现场实际,提出了采空区滞留干冰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
结果表明,采空区滞留干冰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最高浓度达到了24.7%,采空区内一氧化碳维持在较低水平,深部温度保持在21℃左右,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效果明显。
自我评价及效益分析本成果的自我评价:本项目研究了干冰防止遗煤自燃机理,研制出干冰储存释放装置,通过实现采空区滞留干冰防止遗煤自燃技术,有效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发生,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安全保障。
具有以下特点:1)从冷却、覆盖隔氧、吸附惰化三方面揭示采空区滞留干冰防止遗煤自燃机理。2)研制干冰储存释放装置。其装置内的干冰由于自身升华作用,由固态转变为气态,随着二氧化碳气体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超过储存装置的释放压,冲破压力释放阀,气体二氧化碳释放到采空区。装置靠压力释放阀来控制,根据采空区的情况,计算所需装置数量及放置位置和干冰量,确定合适的压力阀。
3)石港公司15108、15202两个工作面采空区滞留可控干冰后,采空区二氧化碳浓度最大达到20%以上并保持稳定,高抽巷的一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未放置干冰前的浓度,采空区滞留可控干冰防止遗煤自燃技术防灭火效果明显。
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分析:在本项目研究实施过程中,研制出了干冰储存释放系统和低压二氧化碳储存压注系统,显著提高了该矿的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水平,保证了安全生产根据测算,项目实施期内因课题研究技术的应用,,使阳煤石港矿顺利采出煤炭90万吨企业利润增加了23400万元,其中利润的24%将作为利税上交国家达到5616万元。
同时,因采用新技术和材料,企业共节省相关费用为367.2万元。所以阳煤石港矿采空区采取滞留可控干冰措施后,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体而言,本项目各项研究的总体应用效果明显,并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联系方式联系人:张英华联系 电话:010-62313972电子邮箱:zyhustb@163.com。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