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该项目为十堰市二00八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第28号,原计划对奶母果的药材活性成分及抗乳腺癌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在课题的进行过程中发现该药的药用部位使用混乱,导致疗效不稳定。
课题方向改为对其药用部位和主要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研究成果被2009年的《湖北省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奶母果项收载;2009年度湖北医药学院学生科研基金(No.2009XSA07)进行了奶母果补肾固精药理作用研究。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的重点转移在探讨该药的药用部位和疗效,以期为临床提高疗效,为该药的深度开发奠定基础。
本项目属于中药资源学和中药药理学领域。奶母果是湖北省的地方用药,来源于薜荔瘿花果系桑科榕属植物薜荔的雄性隐花果,本课题前期通过研究、考察,制定了《湖北省中药材标准》奶母果项下标准,统一了奶母果药材名称,纠正了市场名称、药用部位混乱现象。
项目通过肾阳虚大鼠模型,用以负重游泳时间、平均肛温影响、平均增重、血清性激素水平、性腺脏器指数、大鼠垂体性腺轴CaM mRNA的表达量作为评价指标。
证实奶母果在纠正肾阳虚大鼠的阳虚体质、纠正 HPGA的功能紊乱、合理的调节内分泌、下调CaM在睾丸中的过度表达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奶母果补肾药效的作用机制。本课题综合应用了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的传统鉴别手段和现代的薄层和指纹图谱技术,全面系统的为该药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资料。
项目首次利用动物模型客观的研究了该药从纠正实验动物阳虚体质,调整模型动物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善HPG的功能的补肾作用机制;首次研究了该药的花序托和瘿果不同药用部位的补肾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奠定了基础。
针对该课题查新要点,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检索了国内相关文献数据库与网站。给出“经检索,除课题委托单位相关人员发表的文献外,未见与委托课题相同的文献报道”的查新结论。
项目属于基础中药药理研究,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伦理问题符合要求。实验结果提示奶母果的补肾药用部位是瘿果。但奶母果由瘿果、雄花和花序托组成,但全国各地关于该药的临床使用药用部位不统一。有的地方药用部位甚至去掉瘿果只用花序托,如何扩大宣传纠正该药错误的加工方法,保证临床疗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