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项目实施两年以来,课题组依照上述三项研究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方面,从误差产生机理层面对现有PMU装置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到了成熟可行的PMU量测误差的量化方法。 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单频率-泰勒动态相量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多频率-泰勒动态相量观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拓展了一套具有极佳量测性能的动态相量测量算法,该算法相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同时,对于实际工程应用中暴露出的现有PMU装置在低频带外干扰条件下量测精度急剧下降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监控应用的情况,课题组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考虑带外干扰的动态相量及频率测量算法,旨在从原理层面解决带外干扰对基波带来的频谱干扰问题。 该套方法发表在《电网技术》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另外,以PMU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FPGA母版,开发了配电网电力信号采集系统,目前已实现电网电压/电流信号的实时采集功能。同时,基于MATLAB GUI及NI公司Labview可视化界面开发平台,植入了本项目所提出的PMU动态相量测量算法,完成了“算法”到“程序”再到“可视化界面”的逐步优化,并成功解决了二者间的通信协议,实现了实时、准确地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上位机处理计算—可视化展示的完整电力系统监测动态模拟过程。 目前,该套系统已申请两项软件著作权。
本项目实施两年以来,课题组依照上述三项研究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方面,从误差产生机理层面对现有PMU装置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到了成熟可行的PMU量测误差的量化方法。 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单频率-泰勒动态相量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多频率-泰勒动态相量观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拓展了一套具有极佳量测性能的动态相量测量算法,该算法相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同时,对于实际工程应用中暴露出的现有PMU装置在低频带外干扰条件下量测精度急剧下降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监控应用的情况,课题组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考虑带外干扰的动态相量及频率测量算法,旨在从原理层面解决带外干扰对基波带来的频谱干扰问题。 该套方法发表在《电网技术》等国内高水平期刊,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另外,以PMU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FPGA母版,开发了配电网电力信号采集系统,目前已实现电网电压/电流信号的实时采集功能。同时,基于MATLAB GUI及NI公司Labview可视化界面开发平台,植入了本项目所提出的PMU动态相量测量算法,完成了“算法”到“程序”再到“可视化界面”的逐步优化,并成功解决了二者间的通信协议,实现了实时、准确地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上位机处理计算—可视化展示的完整电力系统监测动态模拟过程。 目前,该套系统已申请两项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