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231935]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设备研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检测仪器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南海北部陆坡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发育有海底滑坡、塌陷、浊流等多种海底地质灾害,严重危害深海资源开发,海底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安全。目前,国内外缺乏与海底地质灾害研究有关的原位长期监测技术与装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下,项目团队研制了一套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设备(简称SEEGEO)。 SEEGEO设计使用水深1500m,可连续原位工作12个月,由海底观测平台、海面中继浮标和室内控制平台三部分组成。海底观测平台,长2m、宽1.7m、高2.2m,空气中重2.8吨,水中重2.5吨。搭载有电阻率、声学、孔压探杆和海洋环境监测设备,能够进行海底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和海洋水动力环境要素的原位长期观测。海面中继浮标直径2m、高5m,锚定漂浮在海底观测平台上方海面,利用水声通讯和北斗卫星通讯,实现了海底原位长期观测数据海-空-地远程实时传输。 项目共形成了海底三维高密度电阻率量测技术、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量测技术、海底沉积物超孔隙水压力量测技术、总控节能控制技术、海-空-地远距离数据实时传输技术、海底原位长期观测电能供应技术、液压贯入式坐底观测技术等七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自动、长期、连续的现场观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工程地质要素的原位长期观测,为深海工程地质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支撑。 研制设备面向深海资源开发、深海环境监测、深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领域需要,样机先后完成实验室测试、水池及港池测试、南海深海海试,并实际应用于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第二次南海水合物试采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的现场观测。共获得观测数据110 万条,首次发现内孤立波对南海北部陆坡深海沉积物侵蚀与地貌塑造作用,为海洋工程地质与海底地质灾害防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南海北部陆坡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发育有海底滑坡、塌陷、浊流等多种海底地质灾害,严重危害深海资源开发,海底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安全。目前,国内外缺乏与海底地质灾害研究有关的原位长期监测技术与装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资助下,项目团队研制了一套复杂深海工程地质原位长期观测设备(简称SEEGEO)。 SEEGEO设计使用水深1500m,可连续原位工作12个月,由海底观测平台、海面中继浮标和室内控制平台三部分组成。海底观测平台,长2m、宽1.7m、高2.2m,空气中重2.8吨,水中重2.5吨。搭载有电阻率、声学、孔压探杆和海洋环境监测设备,能够进行海底沉积物物理力学性质和海洋水动力环境要素的原位长期观测。海面中继浮标直径2m、高5m,锚定漂浮在海底观测平台上方海面,利用水声通讯和北斗卫星通讯,实现了海底原位长期观测数据海-空-地远程实时传输。 项目共形成了海底三维高密度电阻率量测技术、海底沉积物声学原位量测技术、海底沉积物超孔隙水压力量测技术、总控节能控制技术、海-空-地远距离数据实时传输技术、海底原位长期观测电能供应技术、液压贯入式坐底观测技术等七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自动、长期、连续的现场观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工程地质要素的原位长期观测,为深海工程地质研究提供了技术手段支撑。 研制设备面向深海资源开发、深海环境监测、深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领域需要,样机先后完成实验室测试、水池及港池测试、南海深海海试,并实际应用于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第二次南海水合物试采工程地质环境安全保障的现场观测。共获得观测数据110 万条,首次发现内孤立波对南海北部陆坡深海沉积物侵蚀与地貌塑造作用,为海洋工程地质与海底地质灾害防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