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西南石油大学与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共同承担的 “高含硫气井油套管柱完整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取得成果的主要创新如下: (1)针对NACE、ISO标准中材料腐蚀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井筒材料腐蚀损伤评价新方法,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井筒材料实验平台,包括高压高产多相流腐蚀实验方法及装置、高压高产恒载荷应力腐蚀实验方法及装置、石油管材环境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及装置等,推动了高含硫气井油套管材料的腐蚀评价测试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石油管材的优选及管柱完整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2)建立了考虑环境敏感断裂和腐蚀损伤的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管柱适用性设计方法,在预测不同气藏开采时段、不同井段处的腐蚀环境下及生产管柱所承受的不同应力状态下,获取油井管的腐蚀损伤程度和环境敏感断裂参数,形成了油气井管柱适用性设计与安全评价技术。 (3)针对国际上没有环空带压、且含硫化氢的情况下的最高压力门限值的标准,考虑高含硫环境材料环境敏感断裂、腐蚀、磨损及剩余强度问题、地层强度、套管头密封方式及强度等因素,创建了高含硫气井井口环空带压安全临界值判据,形成了一套用于高压高产高含H2S/CO2复杂腐蚀环境下的酸性油气井井筒完整性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4)项目成果申报发明专利14件(其中授权8件),获软件著作权13件,研制装置5套,发表论文123篇(其中SCI收录31篇),参编专著/教材4部;培养博士9名,硕士55名。 (5)项目关键技术在川东北气田应用,近三年增加产值25.96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科技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含硫气井井口环空带压安全临界值的确定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西南石油大学与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共同承担的 “高含硫气井油套管柱完整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取得成果的主要创新如下: (1)针对NACE、ISO标准中材料腐蚀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井筒材料腐蚀损伤评价新方法,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井筒材料实验平台,包括高压高产多相流腐蚀实验方法及装置、高压高产恒载荷应力腐蚀实验方法及装置、石油管材环境断裂韧性测试方法及装置等,推动了高含硫气井油套管材料的腐蚀评价测试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石油管材的优选及管柱完整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2)建立了考虑环境敏感断裂和腐蚀损伤的高压高产高含硫气井管柱适用性设计方法,在预测不同气藏开采时段、不同井段处的腐蚀环境下及生产管柱所承受的不同应力状态下,获取油井管的腐蚀损伤程度和环境敏感断裂参数,形成了油气井管柱适用性设计与安全评价技术。 (3)针对国际上没有环空带压、且含硫化氢的情况下的最高压力门限值的标准,考虑高含硫环境材料环境敏感断裂、腐蚀、磨损及剩余强度问题、地层强度、套管头密封方式及强度等因素,创建了高含硫气井井口环空带压安全临界值判据,形成了一套用于高压高产高含H2S/CO2复杂腐蚀环境下的酸性油气井井筒完整性设计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 (4)项目成果申报发明专利14件(其中授权8件),获软件著作权13件,研制装置5套,发表论文123篇(其中SCI收录31篇),参编专著/教材4部;培养博士9名,硕士55名。 (5)项目关键技术在川东北气田应用,近三年增加产值25.96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科技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含硫气井井口环空带压安全临界值的确定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