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计划投资四千万元,其中厦门市科学技术局采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的形式无偿资助贰仟万元(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各壹仟万),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分别自筹配套各壹仟万元。 计划任务指标:华侨大学智能电力设备检测中心: (1)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系统级动态模拟仿真测试环境。可满足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各类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试验要求,检验电力电器产品控制保护系统的性能。 (2)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智能通信规程测试。 (3)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状态监测等智能组件的研发、调试和测试环境。包括机械特性监测、触头电寿命监测、操动机构特性检测等。 (4)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新能源发电控制设备提供系统调试、试验所需软硬件环境。 厦门理工学院电力设备高压试验中心: (1)可以为10、35、110、220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究性试验、500千伏电力设备检查性试验提供工频高压试验、冲击高压试验、冲击电流试验服务。 (2)可以为10、35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发提供大电流温升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以及常规绝缘实验。 (3)可以为10、35、110、220千伏及以下各类高压智能电器提供研发、测试实验条件。 主要经济社会创新环境效益: 2012-2014年执行期:完成新技术:不少于2项/年;提交专利(含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申请:不少于6项/年;正式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不低于10篇/年;本科电气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少于100人/年; 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不低于300人次/年;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不少于15人/年。 2014年起,“平台”主要科技人员承担来自企业合作项目经费不少于30万元/年;“中心”为企业提供包含产品测试、技术研发等服务,获得综合收益每年不低于200万元。 完成任务情况: 项目资金到位4570.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000万元,配套资金2570.02万元。完成项目投资4512.21万元,其中华侨大学2079.22万元(专项963.73万元,自筹1115.49万元),厦门理工学院2432.99万元(专项978.46万元,自筹1454.53万元)。 智能电力设备检测中心: (1)已建成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系统级动态模拟仿真测试环境。可满足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各类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试验要求,检验电力电器产品控制保护系统的性能。 (2)已建成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智能通信规程测试。 (3)已建成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状态监测等智能组件的研发、调试和测试环境。包括机械特性监测、触头电寿命监测、操动机构特性检测等。 (4)已建成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新能源发电控制设备提供系统调试、试验所需软硬件环境。 电力设备高压试验中心: (1)已建成可以为10、35、110、220、500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究性试验、1000千伏电力设备检查性试验提供工频高压试验、冲击高压试验、冲击电流试验服务。 (2)可以为10、3、5110、220、500、1000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发提供大电流温升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以及常规绝缘实验。 (3)可以为10、35、110、220、500、1000千伏及以下各类高压智能电器提供研发、测试实验条件。 2012-2016年执行期:完成新技术:9项(其中华侨大学 2项,厦门理工学院7项);获得专利49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37项;其中华侨大学18项,厦门理工学院31项);华侨大学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3项;正式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55篇(其中华侨大学 37篇,厦门理工学院18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2篇。 2014年起,“平台”主要科技人员承担来自企业合作项目经费374.7万元(其中华侨大学8项,213万元;厦门理工学院7项,161.7万元),达到127万元/年。
项目计划投资四千万元,其中厦门市科学技术局采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的形式无偿资助贰仟万元(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各壹仟万),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分别自筹配套各壹仟万元。 计划任务指标:华侨大学智能电力设备检测中心: (1)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系统级动态模拟仿真测试环境。可满足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各类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试验要求,检验电力电器产品控制保护系统的性能。 (2)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智能通信规程测试。 (3)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状态监测等智能组件的研发、调试和测试环境。包括机械特性监测、触头电寿命监测、操动机构特性检测等。 (4)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新能源发电控制设备提供系统调试、试验所需软硬件环境。 厦门理工学院电力设备高压试验中心: (1)可以为10、35、110、220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究性试验、500千伏电力设备检查性试验提供工频高压试验、冲击高压试验、冲击电流试验服务。 (2)可以为10、35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发提供大电流温升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以及常规绝缘实验。 (3)可以为10、35、110、220千伏及以下各类高压智能电器提供研发、测试实验条件。 主要经济社会创新环境效益: 2012-2014年执行期:完成新技术:不少于2项/年;提交专利(含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申请:不少于6项/年;正式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不低于10篇/年;本科电气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不少于100人/年; 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不低于300人次/年;硕士以上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不少于15人/年。 2014年起,“平台”主要科技人员承担来自企业合作项目经费不少于30万元/年;“中心”为企业提供包含产品测试、技术研发等服务,获得综合收益每年不低于200万元。 完成任务情况: 项目资金到位4570.02万元,其中专项资金2000万元,配套资金2570.02万元。完成项目投资4512.21万元,其中华侨大学2079.22万元(专项963.73万元,自筹1115.49万元),厦门理工学院2432.99万元(专项978.46万元,自筹1454.53万元)。 智能电力设备检测中心: (1)已建成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系统级动态模拟仿真测试环境。可满足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各类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试验要求,检验电力电器产品控制保护系统的性能。 (2)已建成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智能通信规程测试。 (3)已建成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智能输配电设备提供其状态监测等智能组件的研发、调试和测试环境。包括机械特性监测、触头电寿命监测、操动机构特性检测等。 (4)已建成可以为厦门市电力电器产业研发新能源发电控制设备提供系统调试、试验所需软硬件环境。 电力设备高压试验中心: (1)已建成可以为10、35、110、220、500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究性试验、1000千伏电力设备检查性试验提供工频高压试验、冲击高压试验、冲击电流试验服务。 (2)可以为10、3、5110、220、500、1000千伏及以下各类电力设备研发提供大电流温升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以及常规绝缘实验。 (3)可以为10、35、110、220、500、1000千伏及以下各类高压智能电器提供研发、测试实验条件。 2012-2016年执行期:完成新技术:9项(其中华侨大学 2项,厦门理工学院7项);获得专利49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37项;其中华侨大学18项,厦门理工学院31项);华侨大学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申请受理发明专利13项;正式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55篇(其中华侨大学 37篇,厦门理工学院18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2篇。 2014年起,“平台”主要科技人员承担来自企业合作项目经费374.7万元(其中华侨大学8项,213万元;厦门理工学院7项,161.7万元),达到127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