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96070]水稻生态种植技术及其装备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农机用具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本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鸭稻共作、可降解膜覆盖直播种植、可降解膜覆盖插秧和旱直播等水稻生态种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在新宾县、清原县、抚顺县、桓仁县、灯塔市等11 个县市区示范和推广面积12.205 万亩,新增产值3.03725亿元,增收节支1.38766 亿元。 1. 本成果主要内容 (1)鸭稻共作技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共生共长关系,构建了一个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系统。在水稻插秧后10 天左右的稻田里放入10~15 日鸭龄的雏鸭。到水稻抽穗扬花以后第一批鸭子出栏。之后,再放入第二批雏鸭,直到水稻收获前的9 月中旬,将第二批鸭子出栏。在水稻收获后的10 月~11 月和次年的3 月~ 4 月,再将已经出栏的前两批成鸭重新放回稻田,让鸭子去捡拾田里的落粒和草籽等,减少来年稻田的“疯稻子”和杂草。研制的野外自动化鸭舍,实现了太阳能驱动下的自动开关门、自动唤鸭回笼、自动补料和补水,保证了无人值守条件下鸭子安全过夜。 (2)可降解膜覆盖水稻直播技术。先在室内将水稻种子和肥料等粘在可降解膜上,到田间将可降解膜铺放在泥水表面,即完成了直播作业。通过可降解膜控制杂草,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无需育苗和插秧。该技术适合在平原地带生产有机稻米。研发了相应的种子粘接机和可降解膜铺放机,保证了该技术得以实现。 (3)可降解覆盖水稻插秧技术。先在泥水表面铺放可降解膜,之后分插机构戳破薄膜将秧苗插入田间,一次完成铺膜和插秧作业。该技术适合在水源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较大、土地资源少的山区生产有机稻米。研制的可降解膜覆盖插秧机,解决了由于人工铺膜在泥水中留下的“脚窝”造成可降解膜局部悬空,最后干裂,影响可降解膜节水和控草作用的充分发挥等关键技术问题,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支撑。 (4)水稻直播技术。在耕整地后的旱地一次实现开沟、穴播、覆土和镇压,完成播种作业。直播的技术要点有:①播种量要合适,播种要及时。播种量在4~5 公斤/亩,播种深度在1~3cm,播种后压实,要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②灭草要及时。要在耕整地后至播种前1~2 天内打一遍封闭药;旱直播在播种后一周内打一遍封闭药;在秧苗长到3~4 片叶时打一遍除草剂。 2. 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与机械插秧生产普通稻米相比较,在保护环境和节约成本的同时,应用鸭稻共作技术生产有机稻米,纯收入平均增加4700 元/亩;采用可降解膜覆盖水稻直播技术生产有机稻米,纯收入平均增加4600 元/亩;采用可降解膜覆盖水稻插秧技术生产有机稻米,纯收入平均增加4620 元/亩;采用水稻旱穴直播技术生产成本降低了197 元/亩。 3. 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获得国家专利10 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 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研究论文60 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42 篇,英文期刊2 篇,国际学术会议12 篇,被SCI收录2 篇、EI 收录17 篇。研究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科学时报、辽阳市电视台、抚顺市电视台、桓仁县电视台、新民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本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鸭稻共作、可降解膜覆盖直播种植、可降解膜覆盖插秧和旱直播等水稻生态种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在新宾县、清原县、抚顺县、桓仁县、灯塔市等11 个县市区示范和推广面积12.205 万亩,新增产值3.03725亿元,增收节支1.38766 亿元。 1. 本成果主要内容 (1)鸭稻共作技术。利用水稻和鸭子之间的共生共长关系,构建了一个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系统。在水稻插秧后10 天左右的稻田里放入10~15 日鸭龄的雏鸭。到水稻抽穗扬花以后第一批鸭子出栏。之后,再放入第二批雏鸭,直到水稻收获前的9 月中旬,将第二批鸭子出栏。在水稻收获后的10 月~11 月和次年的3 月~ 4 月,再将已经出栏的前两批成鸭重新放回稻田,让鸭子去捡拾田里的落粒和草籽等,减少来年稻田的“疯稻子”和杂草。研制的野外自动化鸭舍,实现了太阳能驱动下的自动开关门、自动唤鸭回笼、自动补料和补水,保证了无人值守条件下鸭子安全过夜。 (2)可降解膜覆盖水稻直播技术。先在室内将水稻种子和肥料等粘在可降解膜上,到田间将可降解膜铺放在泥水表面,即完成了直播作业。通过可降解膜控制杂草,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和秧苗生长,无需育苗和插秧。该技术适合在平原地带生产有机稻米。研发了相应的种子粘接机和可降解膜铺放机,保证了该技术得以实现。 (3)可降解覆盖水稻插秧技术。先在泥水表面铺放可降解膜,之后分插机构戳破薄膜将秧苗插入田间,一次完成铺膜和插秧作业。该技术适合在水源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较大、土地资源少的山区生产有机稻米。研制的可降解膜覆盖插秧机,解决了由于人工铺膜在泥水中留下的“脚窝”造成可降解膜局部悬空,最后干裂,影响可降解膜节水和控草作用的充分发挥等关键技术问题,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支撑。 (4)水稻直播技术。在耕整地后的旱地一次实现开沟、穴播、覆土和镇压,完成播种作业。直播的技术要点有:①播种量要合适,播种要及时。播种量在4~5 公斤/亩,播种深度在1~3cm,播种后压实,要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②灭草要及时。要在耕整地后至播种前1~2 天内打一遍封闭药;旱直播在播种后一周内打一遍封闭药;在秧苗长到3~4 片叶时打一遍除草剂。 2. 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与机械插秧生产普通稻米相比较,在保护环境和节约成本的同时,应用鸭稻共作技术生产有机稻米,纯收入平均增加4700 元/亩;采用可降解膜覆盖水稻直播技术生产有机稻米,纯收入平均增加4600 元/亩;采用可降解膜覆盖水稻插秧技术生产有机稻米,纯收入平均增加4620 元/亩;采用水稻旱穴直播技术生产成本降低了197 元/亩。 3. 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获得国家专利10 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5 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研究论文60 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42 篇,英文期刊2 篇,国际学术会议12 篇,被SCI收录2 篇、EI 收录17 篇。研究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科学时报、辽阳市电视台、抚顺市电视台、桓仁县电视台、新民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