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7620]红外探测系统杂散辐射的分析与抑制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环境监测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1.分析了太阳辐射随着地理纬度、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太阳与红外探测系统的几何角度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红外探测系统太阳辐射入射角的计算公式,用杂散辐射噪声电子数定量地分析太阳对红外探测系统形成的杂散辐射。 2.分析了夜空背景和红外探测系统自身热辐射引起的杂散辐射,计算了夜空背景产生的背景辐射噪声电子数,利用能量传递方程分析了热杂散辐射的产生原理。 3.分析了遮光罩、挡光环两种杂散辐射抑制结构的抑制原理及设计原则,给出了两种抑制结构的设计步骤。 4.设计了典型的红外探测系统,口径:800mm,F数:4;视场角:0.5°,工作波段:3~5μm,MTF≥0.4。该系统采用二次成像设计,理论上能实现100%冷光阑匹配效率。 5.在软件TracePro中建立了红外探测系统的光机模型,仿真了不同入射角度太阳辐射的透过率,分析了透过率曲线;同时仿真了红外探测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不同制冷温度下红外探测系统的热杂散辐射,以及杂散辐射电子数与温度变化率的关系曲线,仿真结果可为红外探测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
1.分析了太阳辐射随着地理纬度、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太阳与红外探测系统的几何角度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红外探测系统太阳辐射入射角的计算公式,用杂散辐射噪声电子数定量地分析太阳对红外探测系统形成的杂散辐射。 2.分析了夜空背景和红外探测系统自身热辐射引起的杂散辐射,计算了夜空背景产生的背景辐射噪声电子数,利用能量传递方程分析了热杂散辐射的产生原理。 3.分析了遮光罩、挡光环两种杂散辐射抑制结构的抑制原理及设计原则,给出了两种抑制结构的设计步骤。 4.设计了典型的红外探测系统,口径:800mm,F数:4;视场角:0.5°,工作波段:3~5μm,MTF≥0.4。该系统采用二次成像设计,理论上能实现100%冷光阑匹配效率。 5.在软件TracePro中建立了红外探测系统的光机模型,仿真了不同入射角度太阳辐射的透过率,分析了透过率曲线;同时仿真了红外探测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不同制冷温度下红外探测系统的热杂散辐射,以及杂散辐射电子数与温度变化率的关系曲线,仿真结果可为红外探测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研制提供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