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当前专业应急救援队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救援现场,如弯曲狭窄的天坑、动辄几百米的悬崖峭壁、还有一些作业面和空间都及其狭小的现场。在救援中主要依靠手动上升器和滑轮组来配合完成人或者物的上升、下降和吊运动作,这对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并且操作步骤繁琐。分体式应急救援燃油动力绞盘目前在国内尚无人研制,国外某些公司也仅仅研发出了一些运用电池或者燃油发动机做动力的救援绞盘。这些绞盘的出现弥补了某些空白,使得救援队对作业面和作业空间的需求最大化的减少,同时也节省了大部分的体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从我国四川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救援案例来看,现有的动力绞盘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比如电池供电的绞盘作业时间短,对高海拔和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弱,燃油动力绞盘功能单一,救援队在执行救援任务时单兵负荷过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救援效率。 二、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1. 解决救援中队员个体负重问题,减轻负重量; 2. 解决现有器材不适应救援工作复杂环境的问题; 3. 解决现有吊运设备钢缆和救援队绳索不能匹配的问题。 4. 总重量60公斤(每个子系统不超过20公斤); 5. 可快速分解结合,绞盘的非容绳设计; 6. 吊运承载重量500公斤以上; 7. 连续工作时间2小时以上。 三、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 通过对国内外救援用绞盘的设计、应用以及使用优缺点进行分析整理,寻找到符合适应于我国复杂地形以及现阶段应急救援工作特点的新型分体式燃油动力应急救援绞盘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推动应急救援绞盘在我国的国产化自行研发步伐。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分体式应急救援燃油动力绞盘研制成功后,燃油发动机提供的可持续作业时间极大地延长,可拆卸式非容绳绞盘为救援队员提供更大的绳索长度,且能够实现现有9-12毫米各种不同直径救援绳索的自有连接,绞盘的设计吊运能力为500公斤,完全能够满足救援队吊运伤员以及救援器材的需要。该成果在国内行业中达到先进水平,在救援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填补动力绞盘技术空白。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配备分体式应急救援燃油动力绞盘的救援队可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救援时间,为抢救生命获得更多的时间。新设备研发成功后,将申请国家专利,与生产企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将产品样机转化为可广泛装备与使用的救援器材。 因救援环境复杂,该研究成果有可能在特定的救援环境下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通过持续的研发和改进加以克服。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当前专业应急救援队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救援现场,如弯曲狭窄的天坑、动辄几百米的悬崖峭壁、还有一些作业面和空间都及其狭小的现场。在救援中主要依靠手动上升器和滑轮组来配合完成人或者物的上升、下降和吊运动作,这对救援人员的体力消耗较大并且操作步骤繁琐。分体式应急救援燃油动力绞盘目前在国内尚无人研制,国外某些公司也仅仅研发出了一些运用电池或者燃油发动机做动力的救援绞盘。这些绞盘的出现弥补了某些空白,使得救援队对作业面和作业空间的需求最大化的减少,同时也节省了大部分的体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从我国四川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救援案例来看,现有的动力绞盘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比如电池供电的绞盘作业时间短,对高海拔和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弱,燃油动力绞盘功能单一,救援队在执行救援任务时单兵负荷过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救援效率。 二、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1. 解决救援中队员个体负重问题,减轻负重量; 2. 解决现有器材不适应救援工作复杂环境的问题; 3. 解决现有吊运设备钢缆和救援队绳索不能匹配的问题。 4. 总重量60公斤(每个子系统不超过20公斤); 5. 可快速分解结合,绞盘的非容绳设计; 6. 吊运承载重量500公斤以上; 7. 连续工作时间2小时以上。 三、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 通过对国内外救援用绞盘的设计、应用以及使用优缺点进行分析整理,寻找到符合适应于我国复杂地形以及现阶段应急救援工作特点的新型分体式燃油动力应急救援绞盘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推动应急救援绞盘在我国的国产化自行研发步伐。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分体式应急救援燃油动力绞盘研制成功后,燃油发动机提供的可持续作业时间极大地延长,可拆卸式非容绳绞盘为救援队员提供更大的绳索长度,且能够实现现有9-12毫米各种不同直径救援绳索的自有连接,绞盘的设计吊运能力为500公斤,完全能够满足救援队吊运伤员以及救援器材的需要。该成果在国内行业中达到先进水平,在救援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填补动力绞盘技术空白。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配备分体式应急救援燃油动力绞盘的救援队可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救援时间,为抢救生命获得更多的时间。新设备研发成功后,将申请国家专利,与生产企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将产品样机转化为可广泛装备与使用的救援器材。 因救援环境复杂,该研究成果有可能在特定的救援环境下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通过持续的研发和改进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