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44779]一种防虫防螨型羽绒被面料的加工方法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编织物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羽绒被由被芯和面料组成,该面料通常选用防绒面料,目的是为了防止使用普通面料存在的钻绒问题,同时保证面料的透气透湿性,以发挥羽绒的保暖性。目前,市场上的防绒面料不胜枚举,按成分划分为棉、涤纶、锦纶、锦涤交织等,都能达到基本的防绒要求,但防绒级别有高有低,并且难以兼具透气性和手感好的优点。 此外,防虫防螨性也属于羽绒被面料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羽绒的化学组成是一种蛋白质,并伴有动物性脂肪,在预处理过程中即使经过脱脂和水洗工序,仍不能完全除去脂肪及细菌。因此,需要对羽绒被面料进行防虫防螨处理,防止虫螨在面料表面滋生甚至透过面料破坏内部的羽绒,以保证羽绒被的使用质量。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透湿性优异、防钻绒性好且对虫螨滋生具有显著防治作用的防虫防螨型羽绒被面料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选择性氧化:利用4-乙酰氨基-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经离心、过滤、烘干制得羧基含量0 .4-0 .5mmol/g的羧基棉纤维; (2)混纺纱线加工:将所制羧基棉纤维与聚氨酯纤维以质量比5-10:3-5的比例进行混纤,再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加工制成混纺纱线; (3)混纺纱线染色:对混纺纱线进行浸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防虫防螨剂,混纺纱线与防虫防螨剂质量比为1:0 .03-0 .05,染色结束后于45-55℃固色15-30min,并经水洗、脱水、烘干工序处理; (4)面料织造:将染色后的混纺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筘后上织布机,织造成平纹面料; (5)面料轧光前处理:将轧光助剂加沸水搅拌制成15-25g/l的溶液,经自然冷却至40-50℃,再将织造所得面料浸渍于该溶液中,并于40-50℃保温15-30min,然后将面料取出,经脱水后于70-80℃烘干至重量含水量5-10%; (6)面料轧光:将经轧光前处理的面料利用轧光机进行轧光,控制压力在6-7MPa,温度在120-130℃,车速在20-25m/min,反复轧光三次,每次间隔15-30min,最后经自然冷却定型。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羽绒被面料的认识,提出了功能性羽绒被面料的概念,赋予了羽绒被防螨杀菌功能。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已经经过大量小试,证明成熟、使用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家纺领域。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小试,尚未大面积应用,存在问题主要是与相关企业合作问题。 ⑥历年获奖情况 无。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羽绒被的填充物主要是羽绒,由于羽绒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比棉花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 羽绒被由被芯和面料组成,该面料通常选用防绒面料,目的是为了防止使用普通面料存在的钻绒问题,同时保证面料的透气透湿性,以发挥羽绒的保暖性。目前,市场上的防绒面料不胜枚举,按成分划分为棉、涤纶、锦纶、锦涤交织等,都能达到基本的防绒要求,但防绒级别有高有低,并且难以兼具透气性和手感好的优点。 此外,防虫防螨性也属于羽绒被面料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羽绒的化学组成是一种蛋白质,并伴有动物性脂肪,在预处理过程中即使经过脱脂和水洗工序,仍不能完全除去脂肪及细菌。因此,需要对羽绒被面料进行防虫防螨处理,防止虫螨在面料表面滋生甚至透过面料破坏内部的羽绒,以保证羽绒被的使用质量。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透湿性优异、防钻绒性好且对虫螨滋生具有显著防治作用的防虫防螨型羽绒被面料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棉纤维选择性氧化:利用4-乙酰氨基-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经离心、过滤、烘干制得羧基含量0 .4-0 .5mmol/g的羧基棉纤维; (2)混纺纱线加工:将所制羧基棉纤维与聚氨酯纤维以质量比5-10:3-5的比例进行混纤,再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加工制成混纺纱线; (3)混纺纱线染色:对混纺纱线进行浸染,并在染液中混入防虫防螨剂,混纺纱线与防虫防螨剂质量比为1:0 .03-0 .05,染色结束后于45-55℃固色15-30min,并经水洗、脱水、烘干工序处理; (4)面料织造:将染色后的混纺纱线经整经、浆纱、穿筘后上织布机,织造成平纹面料; (5)面料轧光前处理:将轧光助剂加沸水搅拌制成15-25g/l的溶液,经自然冷却至40-50℃,再将织造所得面料浸渍于该溶液中,并于40-50℃保温15-30min,然后将面料取出,经脱水后于70-80℃烘干至重量含水量5-10%; (6)面料轧光:将经轧光前处理的面料利用轧光机进行轧光,控制压力在6-7MPa,温度在120-130℃,车速在20-25m/min,反复轧光三次,每次间隔15-30min,最后经自然冷却定型。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羽绒被面料的认识,提出了功能性羽绒被面料的概念,赋予了羽绒被防螨杀菌功能。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已经经过大量小试,证明成熟、使用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家纺领域。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技术目前主要用于小试,尚未大面积应用,存在问题主要是与相关企业合作问题。 ⑥历年获奖情况 无。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