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32501]美洲黑杨单板类人造板材优质高效定向培育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养殖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关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中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的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开展了美洲黑杨无性系大径材高产培育模式、无节材培育技术、人造板材最佳轮伐期、多元无性系栽培模式、优化栽培模式的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等试验研究,实现了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定向集约栽培与工业利用紧密结合之目标。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1)在南方地区应选择NL-80351和Ⅰ-69杨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用材林的栽植材料;(2)必须选择立地指数为20、20m的立地条件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可以在10年生胸径达到40cm左右;立地指数16、18m的立地条件,则需12年生才能达到胸径40cm,且必须合理施肥;立地指数小于16m的立地条件,不能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3)造林密度应控制在256~278株/hm2之间,并采用非均匀配置,充分发挥边缘生长效应,这样的密度能在12年生左右胸径达到40cm左右,且单位面积产量也高;(4)必须采用2根1干苗木,苗木高度不得低于4m,并在出圃前修去所有侧枝以提高干材质量;(5)必须进行适时适当修枝,修枝强度为1/3H,修枝起始年限为3年生左右,修枝季节为中夏,每隔2年修枝一次,连续3~4次,即可使无节干材达10m以上。利用边缘效应原理,提出了平原农区发展杨树单板类人造板材定向培育的新模式。根据人造板材这个经营目标重点研究了中短轮期和短轮伐期这两个经营模式的最佳轮伐期。优化出了4套杨树胶合板材定向培育栽培模式,效益成本比在3.52~8.99之间。成本推广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江苏为例,2000年仅江苏沭阳县杨树造林1600万株(相当于80万亩),江苏灌南县杨树造林600万株(相当于30余万亩),若以10~12年为一个轮伐期,每亩立木蓄积12~15m3,至一个轮伐期结束可生产1320万~1650万立方米木材,按出材量70%和每立方米500元计,总产值可达46亿~57亿元,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加工业的发展。成果转让条件与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合作开发或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让。
技术关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根据中国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的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开展了美洲黑杨无性系大径材高产培育模式、无节材培育技术、人造板材最佳轮伐期、多元无性系栽培模式、优化栽培模式的筛选及经济效益评价等试验研究,实现了南方地区杨树工业用材林定向集约栽培与工业利用紧密结合之目标。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1)在南方地区应选择NL-80351和Ⅰ-69杨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用材林的栽植材料;(2)必须选择立地指数为20、20m的立地条件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可以在10年生胸径达到40cm左右;立地指数16、18m的立地条件,则需12年生才能达到胸径40cm,且必须合理施肥;立地指数小于16m的立地条件,不能作为培育胶合板材的基地;(3)造林密度应控制在256~278株/hm2之间,并采用非均匀配置,充分发挥边缘生长效应,这样的密度能在12年生左右胸径达到40cm左右,且单位面积产量也高;(4)必须采用2根1干苗木,苗木高度不得低于4m,并在出圃前修去所有侧枝以提高干材质量;(5)必须进行适时适当修枝,修枝强度为1/3H,修枝起始年限为3年生左右,修枝季节为中夏,每隔2年修枝一次,连续3~4次,即可使无节干材达10m以上。利用边缘效应原理,提出了平原农区发展杨树单板类人造板材定向培育的新模式。根据人造板材这个经营目标重点研究了中短轮期和短轮伐期这两个经营模式的最佳轮伐期。优化出了4套杨树胶合板材定向培育栽培模式,效益成本比在3.52~8.99之间。成本推广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以江苏为例,2000年仅江苏沭阳县杨树造林1600万株(相当于80万亩),江苏灌南县杨树造林600万株(相当于30余万亩),若以10~12年为一个轮伐期,每亩立木蓄积12~15m3,至一个轮伐期结束可生产1320万~1650万立方米木材,按出材量70%和每立方米500元计,总产值可达46亿~57亿元,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加工业的发展。成果转让条件与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合作开发或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让。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