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31985]榆树市玉米综合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一、任务来源“榆树市玉米综合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子课题,子课题编号为2004BA520A09-1-4,起止时间为2004~2006年。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是:针对榆树市玉米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单产水平较低,商品品质欠佳、生产成本较高,种植效益低等主要问题,开展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综合高产技术优化与集成,建立玉米综合高产核心试验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榆树市玉米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培训学校、技术协会和信息基地,研究、示范与推广同步进行。性能指标:1.筛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耐密型高产品种4个,示范区、辐射区良种覆盖率达100%。2.玉米平均单产比前三年平均亩产达到569.5kg,提高13.9%。3.提出的玉米综合生产技术模式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4.通过建立玉米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培训学校、技术协会和信息基地,完善了培训网络,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培训。5.建立超高产田120亩,最高亩产达846kg;建立亩产650kg核心试验区3740亩、亩产600kg示范区16.5万亩、亩产550kg辐射区160万亩,超计划指标6.4%;项目区比前三年平均亩产500kg增产69.5kg;累计增产玉米245916吨,增收22132万元,增产效果显著。三、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1.明确了限制榆树市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玉米创高产需采用中熟耐密型品种。2.筛选出一批适合本生态区耐密半耐密、抗病虫、抗倒伏高产和超高产新品种。明确在品种组合上,以出苗—成熟128天左右的中熟耐密型品种为主,搭配中晚熟耐密型品种的熟期组合。3.明确中熟耐密型玉米在P2O5 75公斤/公顷、K2O 90公斤/公顷条件下,最大效益施氮量分别是181公斤/公顷(种植密度为6.0万株/公顷)和202公斤/公顷(种植密度为6.5~7.0万株/公顷)。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国外玉米生产技术先进的国家美国和法国,2000~2001年平均玉米亩产分别为561.6公斤和603.7公斤,本子课题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569.5公斤,本子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生产中进入成熟应用阶段。本项研究是针对玉米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单产水平较低,商品品质欠佳、生产成本较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而开展研究的,研究的各项技术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玉米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模式可在东北半湿润春玉米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东北部)推广应用。五、应用情况该成果在榆树市近200万亩玉米生产田中推广应用,先后建立了4个试验示范基地,累计获得经济效益2.21亿元。同时该成果辐射到周边县区,带动了周边近200万亩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每年平均亩增产40公斤,年增产玉米0.8亿公斤,年增加经济收入0.72亿元。该成果把农艺措施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显示出明显的环境生态效益。推广的经济用量施用化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因化肥的损失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减少了农药的污染,保护了天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一、任务来源“榆树市玉米综合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的子课题,子课题编号为2004BA520A09-1-4,起止时间为2004~2006年。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技术原理是:针对榆树市玉米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单产水平较低,商品品质欠佳、生产成本较高,种植效益低等主要问题,开展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综合高产技术优化与集成,建立玉米综合高产核心试验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榆树市玉米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培训学校、技术协会和信息基地,研究、示范与推广同步进行。性能指标:1.筛选出适合当地条件的耐密型高产品种4个,示范区、辐射区良种覆盖率达100%。2.玉米平均单产比前三年平均亩产达到569.5kg,提高13.9%。3.提出的玉米综合生产技术模式亩产达到650公斤以上。4.通过建立玉米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培训学校、技术协会和信息基地,完善了培训网络,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培训。5.建立超高产田120亩,最高亩产达846kg;建立亩产650kg核心试验区3740亩、亩产600kg示范区16.5万亩、亩产550kg辐射区160万亩,超计划指标6.4%;项目区比前三年平均亩产500kg增产69.5kg;累计增产玉米245916吨,增收22132万元,增产效果显著。三、成果的创造性和先进性1.明确了限制榆树市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玉米创高产需采用中熟耐密型品种。2.筛选出一批适合本生态区耐密半耐密、抗病虫、抗倒伏高产和超高产新品种。明确在品种组合上,以出苗—成熟128天左右的中熟耐密型品种为主,搭配中晚熟耐密型品种的熟期组合。3.明确中熟耐密型玉米在P2O5 75公斤/公顷、K2O 90公斤/公顷条件下,最大效益施氮量分别是181公斤/公顷(种植密度为6.0万株/公顷)和202公斤/公顷(种植密度为6.5~7.0万株/公顷)。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国外玉米生产技术先进的国家美国和法国,2000~2001年平均玉米亩产分别为561.6公斤和603.7公斤,本子课题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569.5公斤,本子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生产中进入成熟应用阶段。本项研究是针对玉米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单产水平较低,商品品质欠佳、生产成本较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而开展研究的,研究的各项技术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玉米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模式可在东北半湿润春玉米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东北部)推广应用。五、应用情况该成果在榆树市近200万亩玉米生产田中推广应用,先后建立了4个试验示范基地,累计获得经济效益2.21亿元。同时该成果辐射到周边县区,带动了周边近200万亩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每年平均亩增产40公斤,年增产玉米0.8亿公斤,年增加经济收入0.72亿元。该成果把农艺措施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显示出明显的环境生态效益。推广的经济用量施用化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少了因化肥的损失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减少了农药的污染,保护了天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