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1693]鳞片状锌-铝粉体制备工艺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金属材料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根据甬科计[2002]56号)(02J20102-11)正式立项,预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研制出合格的鳞片状锌-铝粉体,其技术指标为:厚度为0.1-0.3μm,平均直径为3.2-6.0μm,大于15μm的要求少于6%,小于2μm在10%-20%,径厚比大于15倍;利用制备的粉体配制出达克罗溶液,其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实现小批量生产。传统的粉体制备常采用球磨方法,虽然能制备出微米级的粉体,但粉体大多呈颗粒状,成片性较差,该项目的研究思路是:利用包覆剂将锌、铝粉体包覆后,再利用轧制和球磨进行成片加工,从工艺方法上解决粉体成片难的问题。具体研究了粉体包覆剂及轧制工艺;锌、铝粉体制备的具体工艺;锌、铝粉体的检测方法以及可用于达克罗溶液的分散剂。目前国内同类技术中,虽然有鳞片状锌、铝粉体的生产报道,但其制备的粉体径厚比均较小,即成片性能较差,且对粉体其它性能(如氧化度、白亮度等)的研究较少。该项目利用包覆剂将锌、铝粉体包覆后,再利用轧制和球磨进行成片加工的方法以及符合该项目中位径、厚度、氧化度及白亮度指标的鳞片状锌、铝粉体均未见文献报道。该项目现已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1、制备的可用于达克罗溶液的分散剂-聚氧乙烯烷基醚,具有300℃左右的高沸点,在达克罗溶液中能较好地将锌铝粉体分散成细小、均匀的颗粒;2、研制的超微锌粉,呈鳞片状,中位径为20.72μm,84%的颗粒小于36.31μm,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厚度约为0.2μm左右,氧化度为6.8%,白亮度较好。3、研制的超微铝粉,呈鳞片状,中位径为23.72μm,90%集中在10-40μm之间,厚度在0.1-0.6μm之间,氧化度为6.02%,白亮度较好;4.确定了粉体性能的检测方法和具体操作规范。目前该项目已发表研究论文1篇,待发表2篇。
该项目根据甬科计[2002]56号)(02J20102-11)正式立项,预期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研制出合格的鳞片状锌-铝粉体,其技术指标为:厚度为0.1-0.3μm,平均直径为3.2-6.0μm,大于15μm的要求少于6%,小于2μm在10%-20%,径厚比大于15倍;利用制备的粉体配制出达克罗溶液,其性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并实现小批量生产。传统的粉体制备常采用球磨方法,虽然能制备出微米级的粉体,但粉体大多呈颗粒状,成片性较差,该项目的研究思路是:利用包覆剂将锌、铝粉体包覆后,再利用轧制和球磨进行成片加工,从工艺方法上解决粉体成片难的问题。具体研究了粉体包覆剂及轧制工艺;锌、铝粉体制备的具体工艺;锌、铝粉体的检测方法以及可用于达克罗溶液的分散剂。目前国内同类技术中,虽然有鳞片状锌、铝粉体的生产报道,但其制备的粉体径厚比均较小,即成片性能较差,且对粉体其它性能(如氧化度、白亮度等)的研究较少。该项目利用包覆剂将锌、铝粉体包覆后,再利用轧制和球磨进行成片加工的方法以及符合该项目中位径、厚度、氧化度及白亮度指标的鳞片状锌、铝粉体均未见文献报道。该项目现已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为:1、制备的可用于达克罗溶液的分散剂-聚氧乙烯烷基醚,具有300℃左右的高沸点,在达克罗溶液中能较好地将锌铝粉体分散成细小、均匀的颗粒;2、研制的超微锌粉,呈鳞片状,中位径为20.72μm,84%的颗粒小于36.31μm,粒度分布较为集中,厚度约为0.2μm左右,氧化度为6.8%,白亮度较好。3、研制的超微铝粉,呈鳞片状,中位径为23.72μm,90%集中在10-40μm之间,厚度在0.1-0.6μm之间,氧化度为6.02%,白亮度较好;4.确定了粉体性能的检测方法和具体操作规范。目前该项目已发表研究论文1篇,待发表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