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130164]中药有效成分筛选、配伍理论的物质基础及中药化学组学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医药与医疗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成分信息库,建立基因、细胞、分子和计算机模拟筛选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和中药复方配伍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进行研究,以及建立中药二次开发研究模型,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原创、科学、简便、快速的研发途径。1、建立了单味中药提取物(1000种)、中药单体化合物(200种)、中药化学组分(150种)样品库。2、创立了基因水平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即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为靶标的筛选模型,得到1个有显著活性的候选药物;建立了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平台,筛选得到10个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活性单体;建立了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筛选模型,根据非共价复合物原理,从临床上确有疗效的抗病毒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入手,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研究它们与核酸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探讨它们可能的活性及作用机理;以计算机模拟筛选模型建立了新的药靶,发现生物信息学知识系统,结合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技术,为筛选活性成分提供线索和基础。3、利用软电离质谱新技术,对中药炮制过程中和复方中药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进行快速指认及结构鉴定;利用该研究成果,为中药科学配伍炮制提供理论依据,使中药炮制及配伍与中医药理论密切相关。4、开展了中药体内代谢规律研究,建立了药效成分确认技术系统及中药二次开发模型。应用HPLC-MS和ESI-MS等技术确定了药物吸收入血的成分,对复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5、该项目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4篇,获得临床研究批号1项、专利2项。该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复方中药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方面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建立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和中药化学成分信息库,建立基因、细胞、分子和计算机模拟筛选药物筛选模型,对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和中药复方配伍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进行研究,以及建立中药二次开发研究模型,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原创、科学、简便、快速的研发途径。1、建立了单味中药提取物(1000种)、中药单体化合物(200种)、中药化学组分(150种)样品库。2、创立了基因水平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即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为靶标的筛选模型,得到1个有显著活性的候选药物;建立了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平台,筛选得到10个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活性单体;建立了药物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筛选模型,根据非共价复合物原理,从临床上确有疗效的抗病毒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入手,利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技术研究它们与核酸靶分子的相互作用,探讨它们可能的活性及作用机理;以计算机模拟筛选模型建立了新的药靶,发现生物信息学知识系统,结合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技术,为筛选活性成分提供线索和基础。3、利用软电离质谱新技术,对中药炮制过程中和复方中药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其进行快速指认及结构鉴定;利用该研究成果,为中药科学配伍炮制提供理论依据,使中药炮制及配伍与中医药理论密切相关。4、开展了中药体内代谢规律研究,建立了药效成分确认技术系统及中药二次开发模型。应用HPLC-MS和ESI-MS等技术确定了药物吸收入血的成分,对复方中药进行二次开发。5、该项目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4篇,获得临床研究批号1项、专利2项。该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复方中药配伍化学成分的变化方面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