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重大核心技术类项目“黄籽高油分油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014GK1008)。 来源:母本15NA,父本520,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湖南省区试编号J520。 产量: 省区试两年平均:籽产量158.9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3.09%,14点次有8个点次增产。油产量71.3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0.86%,14点次有12个点次增产。区试中冬前生长繁茂,整齐度好,抗病能力强,抗倒性好,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省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66.43公斤,比对照增产10.22%,居参试品种第1位。纯度99.8%(澧县点)。 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湖南省区试检测,芥酸0%,硫苷19.5微摩尔/克饼,粗脂肪47.28%。 抗性:冬前长势强,田间繁茂性极好。耐寒抗倒,春季低温阴雨结果好,田间分段结实现象少。在湖南省区试中,菌核病平均发病率4.08%,病毒病发病率0.14%。,表现出极强的抗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由于对菌核病和病毒病具有良好的抗性,该组合成熟时落色好,表现为“黄丝亮秆,果黄叶青”。 生育期: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略迟,区试中平均生育期219.5天,先年9月下旬播种,来年5月5日左右成熟,可作三熟或二熟栽培品种。 主要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杂交油菜新组合,幼苗直立,叶片较大、叶缺少,叶色淡,冬前长势强,繁茂性好,整齐一致。在种植密度18000株/亩下,两年区试平均株高179.5cm,一次有效分枝8.2个,单株有效角果250.5个,果粒数19.4粒,千粒重3.7g。种子黄褐色,含油量44.91%,芥酸含量0%,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76μmol/g。区试中菌核病平均发病率4.08%,病毒病发病率0.14%,未出现倒伏和受冻现象,田间分段结实现象少,成熟时落色好,果黄叶青。
课题来源与背景;本课题来源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类重大核心技术类项目“黄籽高油分油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2014GK1008)。 来源:母本15NA,父本520,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湖南省区试编号J520。 产量: 省区试两年平均:籽产量158.9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3.09%,14点次有8个点次增产。油产量71.3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0.86%,14点次有12个点次增产。区试中冬前生长繁茂,整齐度好,抗病能力强,抗倒性好,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省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66.43公斤,比对照增产10.22%,居参试品种第1位。纯度99.8%(澧县点)。 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湖南省区试检测,芥酸0%,硫苷19.5微摩尔/克饼,粗脂肪47.28%。 抗性:冬前长势强,田间繁茂性极好。耐寒抗倒,春季低温阴雨结果好,田间分段结实现象少。在湖南省区试中,菌核病平均发病率4.08%,病毒病发病率0.14%。,表现出极强的抗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由于对菌核病和病毒病具有良好的抗性,该组合成熟时落色好,表现为“黄丝亮秆,果黄叶青”。 生育期: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略迟,区试中平均生育期219.5天,先年9月下旬播种,来年5月5日左右成熟,可作三熟或二熟栽培品种。 主要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杂交油菜新组合,幼苗直立,叶片较大、叶缺少,叶色淡,冬前长势强,繁茂性好,整齐一致。在种植密度18000株/亩下,两年区试平均株高179.5cm,一次有效分枝8.2个,单株有效角果250.5个,果粒数19.4粒,千粒重3.7g。种子黄褐色,含油量44.91%,芥酸含量0%,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76μmol/g。区试中菌核病平均发病率4.08%,病毒病发病率0.14%,未出现倒伏和受冻现象,田间分段结实现象少,成熟时落色好,果黄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