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11292]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电力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西安理工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陕西西安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一、内容简介及主要技术特征   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智能在线监测系统是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磁屏蔽技术、低功耗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电压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它改变了传统的对绝缘子串进行人工定期巡检清扫的方法。   在输电线路的被监测杆塔上安装一台数据监测分机,自动采集、处理该杆塔上流过绝缘子串的泄漏电流的电气特征量及其环境温湿度等信息,将信息打包存储并定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传送给远方系统主机。在各局总站安装一台系统主机,接收分机发来的有关数据信息,并通过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绘制数据变化曲线,得出绝缘子串的污秽状况及发展趋势,以便运行人员随时掌握绝缘子串的污秽变化情况。并在绝缘子污秽过度时及时预警,电力部门根据污秽发展趋势及预警信息及时安排抢修与更换,克服了检修清扫的盲目性。该系统的应用可为电力部门节约大量的检修费用,对预防和减少线路绝缘子污闪事故,保障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起到积极作用。为计划检修转变到状态检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系统技术特征:   对数据监测分机:平均功耗:低于3mA;数据保存时间:3至6个月;无阳光工作日:45天;工作温度:-40℃至70℃;泄漏电流测量范围:10uA至30mA;泄漏电流分辨率:10uA;测量误差:不大于0.5%;通讯方式:GSM网络的SMS方式、GPRS方式。   对监测中心专家分析系统:开发工具:VisualC++;软件环境:Windows2000Server、Sybase11.9.2ForNT、OpenGL;与电网中心专家系统通讯:拨号上网、Internet、局域网,任选一种;特殊功能:模糊逻辑评定污秽度、专家分析与预警、动态划分污区分布图。   二、应用范围及市场预测   适用于化工及工业污染,多雨、多雾、多露、近海及迎风区的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程度的自动实时监测。   目前该系统已在延安供电局等国内很多高压输电线路上得到了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三、服务方式:   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合作。
  一、内容简介及主要技术特征   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智能在线监测系统是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磁屏蔽技术、低功耗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高电压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它改变了传统的对绝缘子串进行人工定期巡检清扫的方法。   在输电线路的被监测杆塔上安装一台数据监测分机,自动采集、处理该杆塔上流过绝缘子串的泄漏电流的电气特征量及其环境温湿度等信息,将信息打包存储并定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传送给远方系统主机。在各局总站安装一台系统主机,接收分机发来的有关数据信息,并通过专家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绘制数据变化曲线,得出绝缘子串的污秽状况及发展趋势,以便运行人员随时掌握绝缘子串的污秽变化情况。并在绝缘子污秽过度时及时预警,电力部门根据污秽发展趋势及预警信息及时安排抢修与更换,克服了检修清扫的盲目性。该系统的应用可为电力部门节约大量的检修费用,对预防和减少线路绝缘子污闪事故,保障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运行起到积极作用。为计划检修转变到状态检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系统技术特征:   对数据监测分机:平均功耗:低于3mA;数据保存时间:3至6个月;无阳光工作日:45天;工作温度:-40℃至70℃;泄漏电流测量范围:10uA至30mA;泄漏电流分辨率:10uA;测量误差:不大于0.5%;通讯方式:GSM网络的SMS方式、GPRS方式。   对监测中心专家分析系统:开发工具:VisualC++;软件环境:Windows2000Server、Sybase11.9.2ForNT、OpenGL;与电网中心专家系统通讯:拨号上网、Internet、局域网,任选一种;特殊功能:模糊逻辑评定污秽度、专家分析与预警、动态划分污区分布图。   二、应用范围及市场预测   适用于化工及工业污染,多雨、多雾、多露、近海及迎风区的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绝缘子污秽程度的自动实时监测。   目前该系统已在延安供电局等国内很多高压输电线路上得到了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三、服务方式:   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合作。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