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099665]北京市通州区全生物无电力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电力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全生物无电力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电力能耗,设施运行期间不需专人值守,是一种适合于污水源分散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流程分为:①厌氧预处理部分:厌氧生物处理对预处理池内的出水进行生物消化,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②好氧生物处理部分:污水自流进入好氧生物处理池,在生物滤料间进行充分充氧,充分进行氧化反应和硝化反应,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好氧生物降解,以达到提高去除率的目的。③接触过滤池、排水井:经好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生物炭接触过滤介质,经过存储缓冲盘流入接触过滤床中,水经过滤床滤除不溶物后进入排水井。1、创新点①利用重力装置解决了好氧生物在处理过程中的自然充氧问题。②利用村落的自然落差使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无需提升,真正实现污水处理全过程无电力。③生物滤料具备耐腐蚀、抗冻、表面积足够大、孔隙率足够大、易于水的均匀流动等特性,使好氧生物反应充分。2、推动作用①适应农村的技术管理水平:该系统技术先进,整套设施日常运行不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运行安全,操作简单,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合理再利用的结合。②经济水平:系统运行成本低,在污水处理阶段不消耗电力,不产生电费支出,在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同时又不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③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该项目的再生水在灌溉季节用于农田灌溉,非灌溉季节引至周边荒坡林地涵养地下水源。2006年9个示范村12座污水处理站,均已通过环保局水质检测,COD、BOD、SS、pH均达到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限值,TN、TP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每年可为农村处理51万吨生活污水,可置换51万吨浇地用水。通州区尚有480多个自然村约63万口人,每天产生约6.3万吨的生活污水。若用常规污水处理技术电费约3.47万元。改用无电力污水处理技术,则每天可节约电费3.47万元。全生物无电力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在通州区的应用现状可以为其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样板,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该项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全生物无电力污水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无电力能耗,设施运行期间不需专人值守,是一种适合于污水源分散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流程分为:①厌氧预处理部分:厌氧生物处理对预处理池内的出水进行生物消化,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②好氧生物处理部分:污水自流进入好氧生物处理池,在生物滤料间进行充分充氧,充分进行氧化反应和硝化反应,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好氧生物降解,以达到提高去除率的目的。③接触过滤池、排水井:经好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生物炭接触过滤介质,经过存储缓冲盘流入接触过滤床中,水经过滤床滤除不溶物后进入排水井。1、创新点①利用重力装置解决了好氧生物在处理过程中的自然充氧问题。②利用村落的自然落差使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无需提升,真正实现污水处理全过程无电力。③生物滤料具备耐腐蚀、抗冻、表面积足够大、孔隙率足够大、易于水的均匀流动等特性,使好氧生物反应充分。2、推动作用①适应农村的技术管理水平:该系统技术先进,整套设施日常运行不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运行安全,操作简单,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合理再利用的结合。②经济水平:系统运行成本低,在污水处理阶段不消耗电力,不产生电费支出,在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同时又不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③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该项目的再生水在灌溉季节用于农田灌溉,非灌溉季节引至周边荒坡林地涵养地下水源。2006年9个示范村12座污水处理站,均已通过环保局水质检测,COD、BOD、SS、pH均达到了《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限值,TN、TP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每年可为农村处理51万吨生活污水,可置换51万吨浇地用水。通州区尚有480多个自然村约63万口人,每天产生约6.3万吨的生活污水。若用常规污水处理技术电费约3.47万元。改用无电力污水处理技术,则每天可节约电费3.47万元。全生物无电力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在通州区的应用现状可以为其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样板,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