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5908]水利与水生态功能复合的河道构建和水质改善技术及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水污染治理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河海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技术发明成果应用于水利、环境、生态建设等行业,对河流污染控制、水质改善、生态建设和修复理论体系形成、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技术内容:研究了多功能复合型河道构建技术体系,研发了面源岸坡控制的多级阶梯型湿地形式、降雨径流坡面布水、复式平台生态化改造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河道复式平台亲水娱乐、面源截留净化、景观生态、汛期行洪等功能的有机统一;研发了仿生植物结构形式、弹性材料选择、生态浮床与生物膜填料结合方式、浮床载体环保化、床体水气交换和复氧、生态浮床在河道中布设方式等关键技术;研发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河道的生态净污型护岸和河床构建技术;研发了多功能复合型河道模拟试验研究装置,模拟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生物特性变化的影响机理,为水利与生态功能复合的河道构建技术研发提供试验系统和装置。
授权专利情况:申请国家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7项;获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7项。
技术经济指标:入河面源污染岸坡系统控制系列技术对面源污染截留效果可达到:SS92.2%,COD84.9%,TN81.3%,TP86.8%;水体强化净化系列技术对河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达到:COD24.0%,氨氮36.6%,TN58.0%,TP78.4%。
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成果已在我国河流水系规划、整治工程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广泛应用,被直接应用于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流域和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多个市的河流综合治理、水污染控制、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国家级重大工程刘家道口等水利枢纽护岸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该技术发明成果应用于水利、环境、生态建设等行业,对河流污染控制、水质改善、生态建设和修复理论体系形成、工程建设和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技术内容:研究了多功能复合型河道构建技术体系,研发了面源岸坡控制的多级阶梯型湿地形式、降雨径流坡面布水、复式平台生态化改造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河道复式平台亲水娱乐、面源截留净化、景观生态、汛期行洪等功能的有机统一;研发了仿生植物结构形式、弹性材料选择、生态浮床与生物膜填料结合方式、浮床载体环保化、床体水气交换和复氧、生态浮床在河道中布设方式等关键技术;研发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度河道的生态净污型护岸和河床构建技术;研发了多功能复合型河道模拟试验研究装置,模拟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再悬浮过程、生物特性变化的影响机理,为水利与生态功能复合的河道构建技术研发提供试验系统和装置。
授权专利情况:申请国家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7项;获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7项。
技术经济指标:入河面源污染岸坡系统控制系列技术对面源污染截留效果可达到:SS92.2%,COD84.9%,TN81.3%,TP86.8%;水体强化净化系列技术对河道水体的净化效果可达到:COD24.0%,氨氮36.6%,TN58.0%,TP78.4%。
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成果已在我国河流水系规划、整治工程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广泛应用,被直接应用于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流域和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多个市的河流综合治理、水污染控制、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国家级重大工程刘家道口等水利枢纽护岸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