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05713]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研发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液压机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南京师范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江苏南京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随着中央空调系统在各类建筑中的大量使用和片面强调节能而减少新风量,造成不少空调系统新风严重不足,室内CO2、SO2等有害物质浓度严重超标,曾经有学者在刚装修后的建筑物内测出了多达800多种有害污染物。现在国家已经把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提到了一个相应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对空调区域内的新风要求提出了更明确的规定。   提供新风是目前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在新风供应上的优势体现在对新风的处理能力强;采用直接蒸发(加热)的方式处理新风,机组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安装灵活、使用方便,不消耗室内空调的负荷而保证空调系统有效地运行,设计师和空调安装单位根据空调负荷配置空调系统的容量,而不用担心新风负荷的影响。针对新风工况和新风处理特点而研发的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在使用中不会出现普通空调机组出现的新风处理效果差和机组工作不稳定的情况。自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投放市场以来,已在多个工程得到应用,取得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研发过程中开发了机组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与机组性能预测性能预测软件、进行样机设计与制造、对实验样机进行实验室测试及用户现场运行并进行改进;于2005年6月完成试制工作,并通过了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于2005年8月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为:   “该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企业标准的规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设计手段及除霜控制水平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在工况变化范围大,小风量、大冷负荷以及制冷、制热负荷相差大的情况下,采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换热器设计与换热器性能预测软件对换热器进行优化匹配设计和性能预测,解决了室内外换热器的优化匹配问题,保证机组稳定、高效运行。经实验测定:设计结果完全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   (2)采用双系统、多组合的运行方式适应变工况运行模式,合理选择设计工况点,既保证在标称工况点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又为机组适应变工况运行留有空间。   (3)在室外侧换热器的设计上,通过使换热面积、翅片厚度、翅片间距与风量合理匹配,提高机组在结霜工况下换热器表面的抗结霜能力,延长了机组在结霜工况下正常工作的时间。   (4)采用自主研发的自调整模糊控制除霜技术实现机组制热运行时的智能除霜,提高机组的制热能力与结霜工况下运行的性能,降低了制热能耗,使机组的整体技术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在设计手段及除霜控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在样机试制的基础上已完成了机组的系列化开发,并在南京长江三桥、东南大学新校区、苏州九龙医院、苏州泰华商城、江西省疾病控制中心等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申报的新标准《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已被国家标委会列入2007年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项目于2006年获得中国制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随着中央空调系统在各类建筑中的大量使用和片面强调节能而减少新风量,造成不少空调系统新风严重不足,室内CO2、SO2等有害物质浓度严重超标,曾经有学者在刚装修后的建筑物内测出了多达800多种有害污染物。现在国家已经把室内空气品质的问题提到了一个相应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对空调区域内的新风要求提出了更明确的规定。   提供新风是目前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在新风供应上的优势体现在对新风的处理能力强;采用直接蒸发(加热)的方式处理新风,机组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安装灵活、使用方便,不消耗室内空调的负荷而保证空调系统有效地运行,设计师和空调安装单位根据空调负荷配置空调系统的容量,而不用担心新风负荷的影响。针对新风工况和新风处理特点而研发的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在使用中不会出现普通空调机组出现的新风处理效果差和机组工作不稳定的情况。自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投放市场以来,已在多个工程得到应用,取得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研发过程中开发了机组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与机组性能预测性能预测软件、进行样机设计与制造、对实验样机进行实验室测试及用户现场运行并进行改进;于2005年6月完成试制工作,并通过了国家压缩机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测试,于2005年8月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为:   “该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企业标准的规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设计手段及除霜控制水平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在工况变化范围大,小风量、大冷负荷以及制冷、制热负荷相差大的情况下,采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换热器设计与换热器性能预测软件对换热器进行优化匹配设计和性能预测,解决了室内外换热器的优化匹配问题,保证机组稳定、高效运行。经实验测定:设计结果完全达到预定的设计目标。   (2)采用双系统、多组合的运行方式适应变工况运行模式,合理选择设计工况点,既保证在标称工况点有较高的运行效率,又为机组适应变工况运行留有空间。   (3)在室外侧换热器的设计上,通过使换热面积、翅片厚度、翅片间距与风量合理匹配,提高机组在结霜工况下换热器表面的抗结霜能力,延长了机组在结霜工况下正常工作的时间。   (4)采用自主研发的自调整模糊控制除霜技术实现机组制热运行时的智能除霜,提高机组的制热能力与结霜工况下运行的性能,降低了制热能耗,使机组的整体技术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在设计手段及除霜控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在样机试制的基础上已完成了机组的系列化开发,并在南京长江三桥、东南大学新校区、苏州九龙医院、苏州泰华商城、江西省疾病控制中心等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申报的新标准《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已被国家标委会列入2007年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全新风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项目于2006年获得中国制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