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105241]智能救生伞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家具

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成熟度: 通过小试

专利所属地:中国

专利号:zl201120065585.7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技术转让

联系人: 王剑刚

进入空间

所在地:河南信阳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智能救生伞简介 智能救生伞是全球首具智能化的高空救生工具,可有效地应用于高楼火灾逃生和高空作业防摔。只要背上它,高低都不怕!背负者无需人为操控,无论是主动跳伞还是不慎跌落,只要落空超过安全高度(此安全高度使用者可自行设定),该伞的感测系统即在瞬间触发动力系统将伞快速打开,让背负者安全着陆。它由多项专利技术构成。它采用先进的跌落智能感测技术和弹头动力发射技术,并采用智能和人工双保险的开伞方案。其性能特征体现在:(1)可靠性(2)智能性(3)及时性(4)便携性。其技术领先低空降落伞的世界先进水平。其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都是其它高空救生器材无法替代和比拟的。 据了解 ,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一具高空救生伞或低空降落伞采用智能、动力开伞方式。国际上高空救生伞有影响的是:(1)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研制的高楼救生伞;(2)奥地利alrwave公司研制的高空救生伞;(3)美国人研制袖珍降落伞;(4)俄罗斯人研制的低空营救伞。他们的共同特点是:1、都是采用外挂式的人为强制开伞方式。开伞时使用者需要下落一定高度(8米左右)才能把伞衣、伞绳拉直,而后还需下降一段距离才能把因此增加的速度减到安全着陆速度。所以其适用高楼必须在三十米以上,即十层楼以上的高度。2、不能应用于高楼作业防摔。而智能救生伞的弹头动力发射方式能把伞衣向上瞬间拉直,从而节省开伞时间和距离,能在跌落的第一时间开伞救生。所以智能救生伞更适合低空救生。 高楼缓降器不能代替智能救生伞,高楼缓降器应用于高楼火灾逃生优点是使用起来简单易行,且价格不贵。缺点是(1)所有的缓降器都必须采用采用勾挂方式,必须有可固定的牢固构件可移动的距离有限,机动性差。(2)难以适用老幼病残者。(3)使用高度有限,目前国内经检验合格的救生缓降器最高使用高度为30米。(4)使用者必须贴墙壁下落着陆。然而很多高楼火灾的情况都是整幢楼层被大火笼罩的,贴着楼外墙下降,显然是不现实的。 批量生产智能救生伞成本预计不会超过4000元/具。国内外高楼救生伞平均售价在4000-6000元之间。因为我们的目标顾客群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高楼居民、高楼办公的领导、宾馆酒店老板和房地产开发商,他们购买高档的护身符是不会吝惜金钱的。所以智能救生伞的售价初步定在6000-10000元之间。 国外市场: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高楼火灾逃生自救。仅美国年均发生高层建筑火灾就7000多起,平均每天近20起。美国911事件之后,这些发达国家都研制了不同的高楼火灾逃生伞。但是,由于其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高楼救生伞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事实上,人们对高楼逃生伞有着强烈的潜在需求。 国内市场:我国现有高层建筑162000多幢,超高层建筑1500幢。截止2010年4月底,上海拥有高层建筑20050幢,排名世界第一。重庆高层建筑10750幢,居全国第二。北京和广州的高层建筑超过8000幢,高层建筑数量在1000幢以上的城市有22个。上海11.5火灾事件后,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了高楼火灾逃生自救的重要性。国内仅用于高楼火灾逃生的各种降落伞发明专利就有几十项。 另外,用于高空作业防摔需要的市场也很巨大。高空作业在很多行业存在,主要有消防、建筑、电力、矿山、市政、铁路、石油、化工、冶金、通讯、邮政、特警、登山等。这些行业的高空作业中还涉及高空长距离的攀爬、行走的过程。现有高空作业的防坠工具有安全带、速差防坠器和导轨防坠器等。这些安全防范措施都需将器材的一端系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牢固的构件上。其缺陷是:1、必须有可固定的牢固构件;2、在施工过程可移动的距离有限,机动性差,给施工带来不便;3、一旦扣环连接不牢固或绳索遇到锋利物割伤,都将出现危险;所以,可靠的、便携的、智能的高空防摔装备是市场迫切的需要。 目前智能救生伞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智能控制系统和动力发射系统的技术均已成功实现。实验表明,成熟的智能救生伞产品适合任何楼层的逃生需要。 智能救生伞产品的预期效果是安全可靠、使用快捷、携带轻便(净重3公斤左右,相当于1块砖的重量)、外型精巧、型号配套。 包括的三项专利: 1、 失重状态下自动打开的降落伞,zl 2008 2 0069025.7 2、 智能救生伞,zl 201120065585.7 3、 弹头动力开伞装置,zl 201120065574.9
智能救生伞简介 智能救生伞是全球首具智能化的高空救生工具,可有效地应用于高楼火灾逃生和高空作业防摔。只要背上它,高低都不怕!背负者无需人为操控,无论是主动跳伞还是不慎跌落,只要落空超过安全高度(此安全高度使用者可自行设定),该伞的感测系统即在瞬间触发动力系统将伞快速打开,让背负者安全着陆。它由多项专利技术构成。它采用先进的跌落智能感测技术和弹头动力发射技术,并采用智能和人工双保险的开伞方案。其性能特征体现在:(1)可靠性(2)智能性(3)及时性(4)便携性。其技术领先低空降落伞的世界先进水平。其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都是其它高空救生器材无法替代和比拟的。 据了解 ,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一具高空救生伞或低空降落伞采用智能、动力开伞方式。国际上高空救生伞有影响的是:(1)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研制的高楼救生伞;(2)奥地利alrwave公司研制的高空救生伞;(3)美国人研制袖珍降落伞;(4)俄罗斯人研制的低空营救伞。他们的共同特点是:1、都是采用外挂式的人为强制开伞方式。开伞时使用者需要下落一定高度(8米左右)才能把伞衣、伞绳拉直,而后还需下降一段距离才能把因此增加的速度减到安全着陆速度。所以其适用高楼必须在三十米以上,即十层楼以上的高度。2、不能应用于高楼作业防摔。而智能救生伞的弹头动力发射方式能把伞衣向上瞬间拉直,从而节省开伞时间和距离,能在跌落的第一时间开伞救生。所以智能救生伞更适合低空救生。 高楼缓降器不能代替智能救生伞,高楼缓降器应用于高楼火灾逃生优点是使用起来简单易行,且价格不贵。缺点是(1)所有的缓降器都必须采用采用勾挂方式,必须有可固定的牢固构件可移动的距离有限,机动性差。(2)难以适用老幼病残者。(3)使用高度有限,目前国内经检验合格的救生缓降器最高使用高度为30米。(4)使用者必须贴墙壁下落着陆。然而很多高楼火灾的情况都是整幢楼层被大火笼罩的,贴着楼外墙下降,显然是不现实的。 批量生产智能救生伞成本预计不会超过4000元/具。国内外高楼救生伞平均售价在4000-6000元之间。因为我们的目标顾客群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高楼居民、高楼办公的领导、宾馆酒店老板和房地产开发商,他们购买高档的护身符是不会吝惜金钱的。所以智能救生伞的售价初步定在6000-10000元之间。 国外市场:欧洲、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高楼火灾逃生自救。仅美国年均发生高层建筑火灾就7000多起,平均每天近20起。美国911事件之后,这些发达国家都研制了不同的高楼火灾逃生伞。但是,由于其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高楼救生伞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事实上,人们对高楼逃生伞有着强烈的潜在需求。 国内市场:我国现有高层建筑162000多幢,超高层建筑1500幢。截止2010年4月底,上海拥有高层建筑20050幢,排名世界第一。重庆高层建筑10750幢,居全国第二。北京和广州的高层建筑超过8000幢,高层建筑数量在1000幢以上的城市有22个。上海11.5火灾事件后,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了高楼火灾逃生自救的重要性。国内仅用于高楼火灾逃生的各种降落伞发明专利就有几十项。 另外,用于高空作业防摔需要的市场也很巨大。高空作业在很多行业存在,主要有消防、建筑、电力、矿山、市政、铁路、石油、化工、冶金、通讯、邮政、特警、登山等。这些行业的高空作业中还涉及高空长距离的攀爬、行走的过程。现有高空作业的防坠工具有安全带、速差防坠器和导轨防坠器等。这些安全防范措施都需将器材的一端系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牢固的构件上。其缺陷是:1、必须有可固定的牢固构件;2、在施工过程可移动的距离有限,机动性差,给施工带来不便;3、一旦扣环连接不牢固或绳索遇到锋利物割伤,都将出现危险;所以,可靠的、便携的、智能的高空防摔装备是市场迫切的需要。 目前智能救生伞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智能控制系统和动力发射系统的技术均已成功实现。实验表明,成熟的智能救生伞产品适合任何楼层的逃生需要。 智能救生伞产品的预期效果是安全可靠、使用快捷、携带轻便(净重3公斤左右,相当于1块砖的重量)、外型精巧、型号配套。 包括的三项专利: 1、 失重状态下自动打开的降落伞,zl 2008 2 0069025.7 2、 智能救生伞,zl 201120065585.7 3、 弹头动力开伞装置,zl 201120065574.9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