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042541]连续刚构桥梁悬臂施工快速合龙技术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建筑结构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合作开发 其他

联系人:张 钰

所在地:上海上海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项目简介:
  目前,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比较成熟,一般按“对称悬臂浇筑——边跨合龙—— 中跨合龙”
  的顺序进行施工,但是长期运营后存在跨中下挠过大、主箱梁腹板斜向开裂、底板纵向开裂和顶 板纵向开裂等问题。由于多跨连续刚构桥跨径大、连续孔数多及高次超静定等因素,最终成桥需 经历漫长、复杂的体系转换过程,为了避免在施工期间和服役期内发生上述病害,且能够快速合 龙,本项目采用多跨一次合拢,避免了漫长而复杂的体系转换过程。结构在成桥前都属于静定状 态,混凝土收缩徐变这个不确定因素在结构中不产生次内力,各工况条件下的挠度计算值与实测 值容易吻合,克服了常规逐跨合龙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容易出现一些偏差的缺点,因 此一次合龙对于挠度控制十分有利。此外,采用一次合拢,可以使合龙段的荷载同时作用在最终 结构上,使内力更趋均匀,比逐跨合龙相继产生的次内力随超静定次数的增加,结构形式的不断 改变所带来的复杂内力计算相对简单。因此,采用多跨连续体系一次合龙可以达到线形正确、受力合理、成桥快的目的。
  技术成熟度:
  本工艺技术成熟,项目已经通过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在多个项目上已得到应用,并受到高 度评价。
  技术创新点:
  (1)采用最小二乘法自编程序优化合龙顶推力;
  (2)研发了“分级顶推、同时锁定、一次合拢”的技术;
  市场前景:
  多跨同时合拢施工总用时 (自合龙准备至合龙段预应力施工完成),比采用先边跨再中跨最后 次边跨进行合拢节约时间 15 天,因合龙施工处于关键线路,总工期同时缩短 15 天,保证线路早 日通车,实现经济效益 33 万元。
  2013 年 7 月 28 日本项目依托工程——沮河特大桥右幅合龙,标志着铜黄高速全线贯通,沮 河特大桥顺利合拢后,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 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沮河特大桥合龙 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跨连续刚构一次合拢可以节约工期、节省成本,对成桥后内力分布有利,值得在以后的连 续刚构桥施工中进行推广应用。
  合作方式:
  技术咨询、合作开发等。
  项目简介:
  目前,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比较成熟,一般按“对称悬臂浇筑——边跨合龙—— 中跨合龙”
  的顺序进行施工,但是长期运营后存在跨中下挠过大、主箱梁腹板斜向开裂、底板纵向开裂和顶 板纵向开裂等问题。由于多跨连续刚构桥跨径大、连续孔数多及高次超静定等因素,最终成桥需 经历漫长、复杂的体系转换过程,为了避免在施工期间和服役期内发生上述病害,且能够快速合 龙,本项目采用多跨一次合拢,避免了漫长而复杂的体系转换过程。结构在成桥前都属于静定状 态,混凝土收缩徐变这个不确定因素在结构中不产生次内力,各工况条件下的挠度计算值与实测 值容易吻合,克服了常规逐跨合龙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容易出现一些偏差的缺点,因 此一次合龙对于挠度控制十分有利。此外,采用一次合拢,可以使合龙段的荷载同时作用在最终 结构上,使内力更趋均匀,比逐跨合龙相继产生的次内力随超静定次数的增加,结构形式的不断 改变所带来的复杂内力计算相对简单。因此,采用多跨连续体系一次合龙可以达到线形正确、受力合理、成桥快的目的。
  技术成熟度:
  本工艺技术成熟,项目已经通过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在多个项目上已得到应用,并受到高 度评价。
  技术创新点:
  (1)采用最小二乘法自编程序优化合龙顶推力;
  (2)研发了“分级顶推、同时锁定、一次合拢”的技术;
  市场前景:
  多跨同时合拢施工总用时 (自合龙准备至合龙段预应力施工完成),比采用先边跨再中跨最后 次边跨进行合拢节约时间 15 天,因合龙施工处于关键线路,总工期同时缩短 15 天,保证线路早 日通车,实现经济效益 33 万元。
  2013 年 7 月 28 日本项目依托工程——沮河特大桥右幅合龙,标志着铜黄高速全线贯通,沮 河特大桥顺利合拢后,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 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沮河特大桥合龙 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跨连续刚构一次合拢可以节约工期、节省成本,对成桥后内力分布有利,值得在以后的连 续刚构桥施工中进行推广应用。
  合作方式:
  技术咨询、合作开发等。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