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036761]近距离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安全监测和预测预报技术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煤炭开采冶炼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地质赋存条件较差、冲击地压等矿山动力灾害频发的现实情况,课题组从开采方法、监测技术、支护防御体系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经过多年的反复科学试验,形成了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研究。本成果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发明了基于自重水压钻与探同步探测技术和底板离层监测实时系统RTMSD技术,测试得到了上下近距离煤层之间岩层的破裂展布规律及影响稳定性关键因素,为通过解放层的卸压开采解除冲击地压危险提供了可靠的安全监测手段;(2)集多种监测信息为一体,研发了基于WEB平台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与分析系统,提高了冲击矿压危险预警可靠性,实现了煤矿井下作业地点、矿井管理工作站以及公司监控中心三个层面的同步报警;(3)采用钻孔电视探测方法,对不同采动条件下深部围岩破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卸+固”协同防治深部冲击地压的新策略。2008年~2010年期间,应用该项技术后,共为煤矿企业多采出原煤158.1万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安全生产有保障。 随着我国煤矿采深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矿井出现了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事故;同时,因冲击地压而诱发的瓦斯异常涌出、瓦斯爆炸、矿井突出等煤矿重大事故也比较常见。因此,合理进行开采布局、突破重点技术、加强监测集成研究,建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的技术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冲击煤层开采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将会大幅度降低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本成果对我国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地质赋存条件较差、冲击地压等矿山动力灾害频发的现实情况,课题组从开采方法、监测技术、支护防御体系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经过多年的反复科学试验,形成了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成套技术研究。本成果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发明了基于自重水压钻与探同步探测技术和底板离层监测实时系统RTMSD技术,测试得到了上下近距离煤层之间岩层的破裂展布规律及影响稳定性关键因素,为通过解放层的卸压开采解除冲击地压危险提供了可靠的安全监测手段;(2)集多种监测信息为一体,研发了基于WEB平台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与分析系统,提高了冲击矿压危险预警可靠性,实现了煤矿井下作业地点、矿井管理工作站以及公司监控中心三个层面的同步报警;(3)采用钻孔电视探测方法,对不同采动条件下深部围岩破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卸+固”协同防治深部冲击地压的新策略。2008年~2010年期间,应用该项技术后,共为煤矿企业多采出原煤158.1万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安全生产有保障。 随着我国煤矿采深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矿井出现了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事故;同时,因冲击地压而诱发的瓦斯异常涌出、瓦斯爆炸、矿井突出等煤矿重大事故也比较常见。因此,合理进行开采布局、突破重点技术、加强监测集成研究,建立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的技术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冲击煤层开采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的转变,将会大幅度降低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本成果对我国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