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030941]食用油适度加工技术及大型智能化装备开发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食用油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属食用油加工及智能化装备制造技术领域。针对中国食用油加工存在的微量营养素流失严重和危害因子易形成、消耗高、废物排放量大以及大型装备完全依赖进口、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江南大学、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等经十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在“十五”、“十一五”国家“86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系统研究了食用油生产过程微量营养素和有害物的迁移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突破了油料预处理、制油、精炼等多项精准化、稳态化关键技术,设计与制造了基于适度加工模式的世界最大之一的8000t/d制油和1200t/d精炼装备,创新开发了具有多种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统,引领中国食用油加工与装备制造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从原料预处理、制取、精炼、存储各环节出发,系统研究食用油生产过程微量营养素和有害物的迁移变化规律与回色机理,开发出反式脂肪酸、多环芳烃、3-氯丙醇酯等危害因子高效检测与防控技术,及油脂回色控制技术,率先提出“健康食用油”评价三原则和“精准制油、适度加工”新理念。2.突破了油料瞬时高压湿热酶钝化、双酶脱胶、无水长混脱酸、低活性吸附剂两步脱色、低温短时两级捕集回流脱臭等7项精准化、稳态化关键技术。3.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设计与制造箱链式浸出器、DT+DC分体蒸脱机、大型轧胚机、破碎机、环形刮板输送机、多功能组合脱臭塔、大型冻结冷凝真空系统、高效真空油节能器等大型关键装备,承建36条基于适度加工模式的生产线,最大规模达到8000t/d油料制油、1200t/d的油脂精炼。4.开发应用具有主动维护、在线检测控制管理、巡检提醒、关键点主动巡视等功能的先进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成套工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据此形成了由27项专利技术和11项操作规程支撑的食用油适度加工与大型智能化装备制造新模式,技术在中粮集团、山东渤海、山东三维、益海嘉里、九三集团、中纺粮油等20余家大型企业得到应用,并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智能化装备36套,设备总值达9.7亿元,年大豆加工能力达200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近三年,其中3家企业新增产值70.29亿元,新增利润1.29亿元,新增税收6237万元;食用油产品的维生素E≥1200ppm,植物甾醇≥2000ppm,反式脂肪酸≤0.3%(可标识为“零”反式酸),3-氯丙醇酯含量低于欧洲公司限量,不添加合成抗氧化剂,油品不回色,实现了食用油品质的飞跃;加工得率提高1.5%以上,吨溶耗降低11%,吨气耗降低14%,吨电耗降低5%,脱色剂用量减少38%,软水消耗降低73%,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教育部、中国粮油学会鉴定认为,项目技术摒弃了传统食用油过度加工模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使中国的食用油加工和装备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食用油精准适度加工”被2014年全国粮食科技大会列为行业四大创新成果之一,并成为工信部、国家粮食局促进粮油加工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写入《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科技兴粮工程、粮安工程,在粮油行业全面推广。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91篇,其中SCI收录34篇;完成技术成果鉴定6项。
该项目属食用油加工及智能化装备制造技术领域。针对中国食用油加工存在的微量营养素流失严重和危害因子易形成、消耗高、废物排放量大以及大型装备完全依赖进口、生产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江南大学、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等经十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在“十五”、“十一五”国家“86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系统研究了食用油生产过程微量营养素和有害物的迁移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突破了油料预处理、制油、精炼等多项精准化、稳态化关键技术,设计与制造了基于适度加工模式的世界最大之一的8000t/d制油和1200t/d精炼装备,创新开发了具有多种功能的智能控制系统,引领中国食用油加工与装备制造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从原料预处理、制取、精炼、存储各环节出发,系统研究食用油生产过程微量营养素和有害物的迁移变化规律与回色机理,开发出反式脂肪酸、多环芳烃、3-氯丙醇酯等危害因子高效检测与防控技术,及油脂回色控制技术,率先提出“健康食用油”评价三原则和“精准制油、适度加工”新理念。2.突破了油料瞬时高压湿热酶钝化、双酶脱胶、无水长混脱酸、低活性吸附剂两步脱色、低温短时两级捕集回流脱臭等7项精准化、稳态化关键技术。3.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设计与制造箱链式浸出器、DT+DC分体蒸脱机、大型轧胚机、破碎机、环形刮板输送机、多功能组合脱臭塔、大型冻结冷凝真空系统、高效真空油节能器等大型关键装备,承建36条基于适度加工模式的生产线,最大规模达到8000t/d油料制油、1200t/d的油脂精炼。4.开发应用具有主动维护、在线检测控制管理、巡检提醒、关键点主动巡视等功能的先进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成套工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据此形成了由27项专利技术和11项操作规程支撑的食用油适度加工与大型智能化装备制造新模式,技术在中粮集团、山东渤海、山东三维、益海嘉里、九三集团、中纺粮油等20余家大型企业得到应用,并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智能化装备36套,设备总值达9.7亿元,年大豆加工能力达200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近三年,其中3家企业新增产值70.29亿元,新增利润1.29亿元,新增税收6237万元;食用油产品的维生素E≥1200ppm,植物甾醇≥2000ppm,反式脂肪酸≤0.3%(可标识为“零”反式酸),3-氯丙醇酯含量低于欧洲公司限量,不添加合成抗氧化剂,油品不回色,实现了食用油品质的飞跃;加工得率提高1.5%以上,吨溶耗降低11%,吨气耗降低14%,吨电耗降低5%,脱色剂用量减少38%,软水消耗降低73%,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教育部、中国粮油学会鉴定认为,项目技术摒弃了传统食用油过度加工模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使中国的食用油加工和装备制造技术达到国际领先。“食用油精准适度加工”被2014年全国粮食科技大会列为行业四大创新成果之一,并成为工信部、国家粮食局促进粮油加工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写入《粮食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科技兴粮工程、粮安工程,在粮油行业全面推广。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91篇,其中SCI收录34篇;完成技术成果鉴定6项。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