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03291]稻米油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食用油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食品科学技术。中国米糠年产量约1500万吨,湖北省年产量约150万吨,米糠极易酸败造成米糠毛油品质劣、精炼难、得率低和综合利用差,制约了稻米油产业发展。该项目经过17年的系统研究,创立了稻米油高值化加工的创新集成技术,促进了稻米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为推进中国米糠制油利用率从5%提高到30%以上,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及保障中国食用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特点:
1.米糠稳态化保鲜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性的开发了隧道式微波米糠连续稳定化技术,有效地抑制和钝化了米糠中脂肪酶和氧化酶的活性,处理后的米糠储存8周后酸值<10mg KOH/g。
2.稻米油精准适度加工关键技术。首创了稻米混合油两级碱炼脱酸和双温双塔蒸馏脱臭工艺,使稻米油酸值和色泽达到一级油指标,碱炼得率提高23.5%,谷维素、甾醇和VE保留率分别达97.6%、94.5%和91.9%,实现了稻米油产品中功能因子的高效保留。
3.稻米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关键技术。集成酶法脱胶、一步法脱蜡脱脂和双重物理脱酸等技术,构建了去除稻米油中的塑化剂、3-氯-1,2-丙二醇和反式脂肪酸等新工艺,有效保证了稻米油的质量安全。
4.稻米油加工副产物高效增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出两步酶法、糖化酶处理制备米糠蛋白新工艺,提取率达80%,产品蛋白含量达85%以上;建立了高温水解、减压蒸馏和浓缩制备精制糠蜡的新工艺。
应用推广情况:承担国家及省级项目3项;鉴定或评价成果11项,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发表论文100篇(SCI/EI 22篇,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1篇);出版著作7部;培养研究生22名;主持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项;获中国粮油学会等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项目技术推广到湖北、黑龙江等20家企业,其中9家企业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5.89亿元,新增利润1.07亿元。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食品科学技术。中国米糠年产量约1500万吨,湖北省年产量约150万吨,米糠极易酸败造成米糠毛油品质劣、精炼难、得率低和综合利用差,制约了稻米油产业发展。该项目经过17年的系统研究,创立了稻米油高值化加工的创新集成技术,促进了稻米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为推进中国米糠制油利用率从5%提高到30%以上,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及保障中国食用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特点:
1.米糠稳态化保鲜及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性的开发了隧道式微波米糠连续稳定化技术,有效地抑制和钝化了米糠中脂肪酶和氧化酶的活性,处理后的米糠储存8周后酸值<10mg KOH/g。
2.稻米油精准适度加工关键技术。首创了稻米混合油两级碱炼脱酸和双温双塔蒸馏脱臭工艺,使稻米油酸值和色泽达到一级油指标,碱炼得率提高23.5%,谷维素、甾醇和VE保留率分别达97.6%、94.5%和91.9%,实现了稻米油产品中功能因子的高效保留。
3.稻米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关键技术。集成酶法脱胶、一步法脱蜡脱脂和双重物理脱酸等技术,构建了去除稻米油中的塑化剂、3-氯-1,2-丙二醇和反式脂肪酸等新工艺,有效保证了稻米油的质量安全。
4.稻米油加工副产物高效增值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出两步酶法、糖化酶处理制备米糠蛋白新工艺,提取率达80%,产品蛋白含量达85%以上;建立了高温水解、减压蒸馏和浓缩制备精制糠蜡的新工艺。
应用推广情况:承担国家及省级项目3项;鉴定或评价成果11项,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发表论文100篇(SCI/EI 22篇,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1篇);出版著作7部;培养研究生22名;主持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项;获中国粮油学会等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项目技术推广到湖北、黑龙江等20家企业,其中9家企业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5.89亿元,新增利润1.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