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光临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创办时间:1898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湖北 武汉市 相关行业: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

联系人:华中农业大学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狮子山,三面环湖,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建筑楼群鳞次栉比,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 学校历史悠久,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建国后,学校曾直属中央高等教育部,后实行农业部和湖北省双重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学校具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评审权。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 学校长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董必武、李先念、徐特立等先后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1997年11月23日到学校视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10月1日为学校百年校庆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 学校基础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495万平方米(合7425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08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48亿元;图书馆馆舍面积31136㎡,阅览座位4700余个,综合馆藏160万册,图书馆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重要成员,具备教育部科技查新资质;校园网"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学校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整体绩效评价中位居前列。

    更多>技术专家30

    • 周竹青 周竹青 研究领域:植物逆境细胞生物学 研究方向:植物细胞编程性死、植物逆境细胞 咨询
    • 吴昌银 吴昌银 研究领域:植物功能基因组、植物发育生物学 研究方向:植物功能基因组、植物发育生物学 咨询
    • 胡立勇 胡立勇 研究领域:作物栽培与耕作教学与研究 研究方向: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油菜栽培生理 咨询
    • 侯明生 侯明生 研究领域:植物病理学教学及科研 研究方向:分子植物病理、植物病毒治理、作物病害综合治理 咨询
    • 刘睿 刘睿 研究领域:食品科学技术 研究方向:农副产品深加工 咨询
    • 王小红 王小红 研究领域:食品加工,其他食品饮料 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食品安全 咨询
    • 杨勇 杨勇 研究领域:生态保护,环境监测 研究方向:GIS系统开发、土壤重金属评估 咨询
    • 林承达 林承达 研究领域:资源环境监测 研究方向:“3S”技术、农业信息化、数字农业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1,184

    更多>研究机构7

    • 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100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 研究方向:种子挂藏,油菜育种,油菜种业,油菜研究,选育,油菜育种
      机构简介: 展开
      研究内容 1、通过实验室建设、基地改造、原原种繁殖基地建设,种子挂藏、烘干、仓贮、网室、晒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及实验仪器、农机具采购等,使在油菜遗传改良的设施、条件、技术体系以及油菜综合研究的技术平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全面开展油菜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以及品种改良工作,为全国油菜育种科研提供新材料、新方法。   3、满足我国油菜种业发展对原原种质量的要求,向种子生产者提供最纯、最优的原原种。 4、为长江中游地区及其相似地区的油菜生产提供新的优质品种,满足品种不断更新换代的需要。积极引导和促进我国油菜生产的优质化、产业化、国际化。 5、培养高素质的油菜研究与开发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6、组织和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品种(材料)和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与推广。 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 1、通过分中心的建设,有力地增强了科技竞争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利用:利用分中心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争取科研任务。自分中心建设以来,获得国家科技攻关、863、973、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0多项,其中到帐经费4000多万元,保证了分中心科研工作的有序运转。同时通过分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我校油菜研究室的国际合作,取得国际合作项目等8项,经费500多万元。充分显示了分中心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有力地提高了品种改良技术和水平,加快了新品种选育的进程:分中心建设对加快我国油菜育种材料和新种质的材料及新种质的发掘与创新,探索和应用新的育种理论、方法和途径,如在油菜硼敏感基因、核不育基因、自交不亲和基因、耐菌核基因、雄性不育温度敏感基因、恢复基因的定位,耐菌核病、黄籽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远缘杂交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细胞培养,转基因等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采用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加快了育种进程。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抗、优质油菜新品种,满足我国优质油菜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1年以来,分中心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油菜新品种26个。
    •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部级 研发人员:21人
      研究领域:动植物新品培育,农副产品贮藏与保鲜,其他农业牧业 研究方向:油菜工程,油菜杂种,生物技术,油菜基因,油菜功能基因,油菜育种
      机构简介: 展开
      教育部油菜工程研究中心(Rapesee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re)是2001年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成立,2004年11月通过验收。中心主要从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辅助油菜品种改良、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油菜基因组学和重要基因分离、油菜功能基因组学、油菜育种和品质检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其技术领域是油菜的遗传改良与产业化。 中心现有在职研究人员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以上),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0人,有60%以上的人员在国外(美国、瑞典、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研究队伍结构合理,形成了一个集新品种选育、技术成果推广服务于一体、学风优良的创新团队。目前中心每年有180多名油菜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油菜研究工作。 自中心建设以来,承担了“863”、“973”、“948”、“国家技撑计划(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地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0多项,共育成优质油菜新品种26个,年推广面积达1500万亩,获各类奖励2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授权6项,发表论文235篇,其中被SCI收录52篇。近几年来,中心接待国外来访60人次,出国学习和访问30人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