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92150]基于“互联网+”的电网工程安全监控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能量转换与储存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电力的安全生产不仅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电力企业发挥社会效益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电网建设是核心,是保证电力稳定运行的根基。随着电力行业迅猛发展,电网工程建设范围逐渐扩大。电网工程建设覆盖范围广、分布散、路途远、施工战线长等现实问题存在,以及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增加了电网工程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的安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电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难度。 根据企业需求,合肥学院与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安徽博诺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配合于2014年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电网工程安全监控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研究成果在安徽省地区电网工程项目得到了全面推广,截止2017年3月底,在宿州供电公司、淮南供电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以及安徽宏源电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100多个施工项目部、1500多个施工现场全面开展推广应用,已接入1113部施工终端和169部监督终端。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达4000多万元,项目为安徽省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了电网建设工程安全有序推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技术内容如下:1、运用4G移动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人脸识别、不安全行为视频分析模型,解决了远程安全智能监控问题。2、设计了北斗/GPS双模定位导航融合方案,准确记录工作负责人的移动轨迹,并结合GIS空间计算技术,比对出工作负责人是否偏离监督现场,且实现了空间点对点的导航。3、构建了多通道的视频流接入互动模型,解决了移动视频和传统固定视频的融合问题,并应用于互动管控软件平台。项目申报发明专利2项(1项已进入实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篇、EI检索期刊论文1篇)。 通过项目研究成果的使用,电网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现场到岗到位率达到100%,现场施工作业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98.5%,质量违章率下降了45%,实现了施工现场0事故(件)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员自觉遵章守纪的安全意识和作业行为规范化水平,起到了示范作用的良好效果。同时,管理人员减少了驱车对作业现场巡查工作量,节约了人工成本和车辆油耗。实现了移动化办公,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全年为公司减少了5%-8%费用开支,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碳环保,绿色无纸化办公,为节约公司成本及国家资源做出巨大贡献,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项目成果成功示范应用在全国100多个项目部1500多个作业现场点全面开展应用。自系统运行以来,系统平台的各项应用功能运行稳定、可靠、实效。得到了各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
电力的安全生产不仅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电力企业发挥社会效益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电网建设是核心,是保证电力稳定运行的根基。随着电力行业迅猛发展,电网工程建设范围逐渐扩大。电网工程建设覆盖范围广、分布散、路途远、施工战线长等现实问题存在,以及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增加了电网工程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的安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电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难度。 根据企业需求,合肥学院与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安徽博诺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配合于2014年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电网工程安全监控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研究成果在安徽省地区电网工程项目得到了全面推广,截止2017年3月底,在宿州供电公司、淮南供电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以及安徽宏源电力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100多个施工项目部、1500多个施工现场全面开展推广应用,已接入1113部施工终端和169部监督终端。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达4000多万元,项目为安徽省大规模的电网建设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了电网建设工程安全有序推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技术内容如下:1、运用4G移动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人脸识别、不安全行为视频分析模型,解决了远程安全智能监控问题。2、设计了北斗/GPS双模定位导航融合方案,准确记录工作负责人的移动轨迹,并结合GIS空间计算技术,比对出工作负责人是否偏离监督现场,且实现了空间点对点的导航。3、构建了多通道的视频流接入互动模型,解决了移动视频和传统固定视频的融合问题,并应用于互动管控软件平台。项目申报发明专利2项(1项已进入实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篇、EI检索期刊论文1篇)。 通过项目研究成果的使用,电网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现场到岗到位率达到100%,现场施工作业质量指标合格率达到98.5%,质量违章率下降了45%,实现了施工现场0事故(件)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员自觉遵章守纪的安全意识和作业行为规范化水平,起到了示范作用的良好效果。同时,管理人员减少了驱车对作业现场巡查工作量,节约了人工成本和车辆油耗。实现了移动化办公,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全年为公司减少了5%-8%费用开支,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低碳环保,绿色无纸化办公,为节约公司成本及国家资源做出巨大贡献,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项目成果成功示范应用在全国100多个项目部1500多个作业现场点全面开展应用。自系统运行以来,系统平台的各项应用功能运行稳定、可靠、实效。得到了各使用单位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