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0325308]尾矿库实时渗漏检测系统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环境监测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可规模生产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陈亚宇

所在地:河北邯郸市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目将物探理论应用于尾矿库渗漏检测中,在研发过程中优化滤波算法,采用更加可靠的监控系统对尾矿库防渗层进行监测,从而提高尾矿库的运行可靠性及安全性,减少废渣、废水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一、主要创新点:

1、利用ARM Cortex-A8处理器研发了尾矿库渗漏检测在线监测系统,并引入均值时间加权滤波算法,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减少地电噪声,准确定位渗漏位置,还可进行以太网数据实时传输、电流密度曲线绘制等;

2、将各向异性介质复杂耦合电磁场分布特性贯穿于尾矿库渗漏检测的设计始终,从根本上提高了防渗层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二、主要技术指标:

1、使用基于ARM Cortex-A8的处理器,采样速度达4Sa/s;

2、使用NOR Flash、NAND Flash存储器,最高记录渗漏点10000点;

3、5V直流充电电池供电,保证48小时使用时间;

4、具备差分输入模块、GPS模块、温度模块,实时记录渗漏点相关数据;

5、包含USB接口、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可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6、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触摸屏、按键、LED、蜂鸣器。


三、应用范围:

可实现对防渗膜渗漏位置实时定位、漏洞处电磁耦合分布规律、电流密度曲线绘制、以太网远程控制、温度及坐标记录等。也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防渗、屋顶防渗、以及所有需要安装防渗系统的防渗层渗漏定位。


四、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环保设施的逐渐完善,环境监测成为新形式下主流问题,该产品的成功实施,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五、效益分析:

显著降低人工成本,由人工检测,变为自动监测(仅需2人);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实施条件:

原材料需要简单的电子元器件;设备仅需5V电源供电,并可重复使用;对厂房、动力、土地要求甚微;仅需2人进行设备操作;该设备本身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同时要求防渗层膜上、膜下介质导电性能良好。

图片4.png

该项目将物探理论应用于尾矿库渗漏检测中,在研发过程中优化滤波算法,采用更加可靠的监控系统对尾矿库防渗层进行监测,从而提高尾矿库的运行可靠性及安全性,减少废渣、废水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一、主要创新点:

1、利用ARM Cortex-A8处理器研发了尾矿库渗漏检测在线监测系统,并引入均值时间加权滤波算法,不仅能够实时监测系统运行,减少地电噪声,准确定位渗漏位置,还可进行以太网数据实时传输、电流密度曲线绘制等;

2、将各向异性介质复杂耦合电磁场分布特性贯穿于尾矿库渗漏检测的设计始终,从根本上提高了防渗层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二、主要技术指标:

1、使用基于ARM Cortex-A8的处理器,采样速度达4Sa/s;

2、使用NOR Flash、NAND Flash存储器,最高记录渗漏点10000点;

3、5V直流充电电池供电,保证48小时使用时间;

4、具备差分输入模块、GPS模块、温度模块,实时记录渗漏点相关数据;

5、包含USB接口、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可实现远距离数据传输;

6、人机交互模块:包括触摸屏、按键、LED、蜂鸣器。


三、应用范围:

可实现对防渗膜渗漏位置实时定位、漏洞处电磁耦合分布规律、电流密度曲线绘制、以太网远程控制、温度及坐标记录等。也可应用于垃圾填埋场防渗、屋顶防渗、以及所有需要安装防渗系统的防渗层渗漏定位。


四、市场前景:

随着我国环保设施的逐渐完善,环境监测成为新形式下主流问题,该产品的成功实施,有着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五、效益分析:

显著降低人工成本,由人工检测,变为自动监测(仅需2人);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实施条件:

原材料需要简单的电子元器件;设备仅需5V电源供电,并可重复使用;对厂房、动力、土地要求甚微;仅需2人进行设备操作;该设备本身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同时要求防渗层膜上、膜下介质导电性能良好。

图片4.png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