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8027]组合式车圈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其他机械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通过中试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l林建宇
进入空间
所在地:内蒙古海拉尔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项目主要用于充气轮胎(非真空胎)的拆装,它是一种能使充气轮胎勿需专用工具就可以从车圈上方便,快捷地拆装的车圈构造。它的组合式构造是将车圈的固定边做成可分离的固定件,平时与主体车圈组合在一起,当需要换充气胎时,将固定件拿下,勿需专用工具即可方便、快捷地实现换胎了。从非机动车到机动车凡是使用充气轮胎的地方,均可使用此构造,它非常适用于在内胎突然爆裂,扎破等情况下的紧急修理(内胎的替换或粘补)。
以前当车主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只能使用备用车轮,将坏车轮换掉,车轮又大又重携带很不方便,坏了内胎要换整个车轮是不合算的,去修理厂换内胎,这同样也是一笔开销。凭车主的能力即使不是在野外,想打开外胎取出内胎绝非易事。对非机动车而言,虽有部分男士有能力自已拆换胎,但每次撬带,扒带都会给车圈带来损害,新胎在安装的过程中也有被损坏的可能。现在好啦,有了组合式车圈以上的几种问题都迎刃而解。当您驾车出行时,不用象过去那样必需带一个大大的轮胎作为备用,而只需在您的随车工具箱内放上条轻薄的内胎即可,车轮胎损坏时,也无需整体换轮,更不需要专用工具撬开车外胎,你只需在车圈上本专利实施的地方轻松的拆下几个螺母(我想普通的扳手谁都会使吧?)即可迅速将坏的内胎取出,然后或补或用备用的新内胎替换,再轻松装上即可。所以说方便快捷的在车圈上拆装车胎是本专利的一大特点。
本专利的另一特点是制造容易、工艺简单,工艺中只涉及到冲压技术、钳工技术,既可以重新设计车圈的整体结构,又可以利用成品车圈分割加工制成。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7398万辆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堪称世界第一(各地区因受城市发展及交通管理的限制,此统计的比例稍有差异)。另外还有两亿多辆自行车,一亿多辆电动自行车,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还有大量的三轮车、人力车,如此庞大的资源都给组合式车圈这项新产品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分析
该专利产品的制造特点是:即可重新设计车圈的整体结构,又可以利用成品车圈加工制成。
整体设计方案具有结构更合理、外观更美观的特点。但要对生产流程进行改动,比较复杂,最适合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资金雄原,技术力量强,这种技术变化只是相当于动个小手术,整个改动只是在冲压过程中将原来的一个件分成两个件,及一个固定件一个活动件冲压,在最后的总装工序中增加了一道组装工艺。其增加的成本主要是模具成本+附件材料费+组装成本,附件材料费包括活动件材料费和连接螺钉材料费,这几项中模具成本是最高的占总成本的70%,但这是一次性的投入,在规模生产只占总成本的不足5%,可略去不计。组装成本在规模生产中亦可略去不计。那么单个产品成本得主要来源就是附件材料费,即活动件材料费和连接螺钉材料费。这两项费用根据产品得结构、材质、安全性、外观、客户的要求略有不同,这里不再作具体的分析。
成品分割加工制作的方案适用于中小企业,这种方案特点是:○1将成品分割,○2按专利实施的要求焊接附件,○3组装成品。
成本的增加主要在成品分割、焊接和组装工序以及增加的附件材料费上。即总成本=分割、焊接工艺产生的费用+组装工艺中产生的费用+附件材料费+成品圈的进价。分割一个成品圈的主要的销耗是电费加人工,组装就只需人工了,这两项的费用在规模生产中可略去不计。附件的材料费应该是主要增加的成本,它包括活动件材料费连接板材料费和连接螺钉材料费,活动件材料费和连接板材料费占整个车圈材料费的1/5~1/4,尤其是连接板材料费是主要的,占2/3。若是原车圈的截面积足够大,比如机动车用的铝铸轮,可省去连接板,螺孔可直接在圈上钻出。那么附件的材料费只是活动件材料费和螺钉的材料费。这两项费用根据产品得结构、材质、安全性、外观、客户的要求略有不同,这里不再作具体的分析。
(根据本地市场举一例说明:每根螺钉的费用在0.2~0.8元之间,周圈按七个螺钉计(亦可只设计成半圈那么螺钉用的更少),那么费用在1.4~5.6元之间,加上其它的费用每生产一件产品其成本增加只在3~10元之间,这与价值在一二百元一个的汽车轮圈比较起来增加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厂房条件建议:
项目投产条件
一、小规模生产(最小单位)
需切割机一台,钻机一台,焊机一台,厂房150米技术员一名,工人4名即可。
二、中规模生产(最小单位)
切割机一台,电镀或其它防锈设备一台,焊机一台,厂房1400平米,技术员两名,工人8名,
三、大规模生产(最小单位),
需冲压机一台,电镀设备一套,钻机一台,厂房2800平米,技术员4名,工人20名,亦可不购以上设备,不建厂房,而利用原有的生产线,将项目实施工艺融入生产流程当中。
第一种投产条件适合小企业和个人生产者。固定资产投资约在4万左右,每天可加工10个,每个的成本在150元左右,而市场售价在230元左右,可得利润80元左右,年利润率在34.7%,年生产3000个,年利润即为24万元,1个月即可收回成本。
第二种投产条件适合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约在40万元左右,每天可加工100个,年总产值600万,年利润达208万。
第三种投产条件适合大企业,大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可将项目工艺融入原生产工艺当中,这样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使成本更加低廉,以年生产规模1000万的企业计算,年利润可达347万元。
备注:
无
技术投资分析:
项目主要用于充气轮胎(非真空胎)的拆装,它是一种能使充气轮胎勿需专用工具就可以从车圈上方便,快捷地拆装的车圈构造。它的组合式构造是将车圈的固定边做成可分离的固定件,平时与主体车圈组合在一起,当需要换充气胎时,将固定件拿下,勿需专用工具即可方便、快捷地实现换胎了。从非机动车到机动车凡是使用充气轮胎的地方,均可使用此构造,它非常适用于在内胎突然爆裂,扎破等情况下的紧急修理(内胎的替换或粘补)。
以前当车主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只能使用备用车轮,将坏车轮换掉,车轮又大又重携带很不方便,坏了内胎要换整个车轮是不合算的,去修理厂换内胎,这同样也是一笔开销。凭车主的能力即使不是在野外,想打开外胎取出内胎绝非易事。对非机动车而言,虽有部分男士有能力自已拆换胎,但每次撬带,扒带都会给车圈带来损害,新胎在安装的过程中也有被损坏的可能。现在好啦,有了组合式车圈以上的几种问题都迎刃而解。当您驾车出行时,不用象过去那样必需带一个大大的轮胎作为备用,而只需在您的随车工具箱内放上条轻薄的内胎即可,车轮胎损坏时,也无需整体换轮,更不需要专用工具撬开车外胎,你只需在车圈上本专利实施的地方轻松的拆下几个螺母(我想普通的扳手谁都会使吧?)即可迅速将坏的内胎取出,然后或补或用备用的新内胎替换,再轻松装上即可。所以说方便快捷的在车圈上拆装车胎是本专利的一大特点。
本专利的另一特点是制造容易、工艺简单,工艺中只涉及到冲压技术、钳工技术,既可以重新设计车圈的整体结构,又可以利用成品车圈分割加工制成。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7398万辆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堪称世界第一(各地区因受城市发展及交通管理的限制,此统计的比例稍有差异)。另外还有两亿多辆自行车,一亿多辆电动自行车,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还有大量的三轮车、人力车,如此庞大的资源都给组合式车圈这项新产品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分析
该专利产品的制造特点是:即可重新设计车圈的整体结构,又可以利用成品车圈加工制成。
整体设计方案具有结构更合理、外观更美观的特点。但要对生产流程进行改动,比较复杂,最适合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资金雄原,技术力量强,这种技术变化只是相当于动个小手术,整个改动只是在冲压过程中将原来的一个件分成两个件,及一个固定件一个活动件冲压,在最后的总装工序中增加了一道组装工艺。其增加的成本主要是模具成本+附件材料费+组装成本,附件材料费包括活动件材料费和连接螺钉材料费,这几项中模具成本是最高的占总成本的70%,但这是一次性的投入,在规模生产只占总成本的不足5%,可略去不计。组装成本在规模生产中亦可略去不计。那么单个产品成本得主要来源就是附件材料费,即活动件材料费和连接螺钉材料费。这两项费用根据产品得结构、材质、安全性、外观、客户的要求略有不同,这里不再作具体的分析。
成品分割加工制作的方案适用于中小企业,这种方案特点是:○1将成品分割,○2按专利实施的要求焊接附件,○3组装成品。
成本的增加主要在成品分割、焊接和组装工序以及增加的附件材料费上。即总成本=分割、焊接工艺产生的费用+组装工艺中产生的费用+附件材料费+成品圈的进价。分割一个成品圈的主要的销耗是电费加人工,组装就只需人工了,这两项的费用在规模生产中可略去不计。附件的材料费应该是主要增加的成本,它包括活动件材料费连接板材料费和连接螺钉材料费,活动件材料费和连接板材料费占整个车圈材料费的1/5~1/4,尤其是连接板材料费是主要的,占2/3。若是原车圈的截面积足够大,比如机动车用的铝铸轮,可省去连接板,螺孔可直接在圈上钻出。那么附件的材料费只是活动件材料费和螺钉的材料费。这两项费用根据产品得结构、材质、安全性、外观、客户的要求略有不同,这里不再作具体的分析。
(根据本地市场举一例说明:每根螺钉的费用在0.2~0.8元之间,周圈按七个螺钉计(亦可只设计成半圈那么螺钉用的更少),那么费用在1.4~5.6元之间,加上其它的费用每生产一件产品其成本增加只在3~10元之间,这与价值在一二百元一个的汽车轮圈比较起来增加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厂房条件建议:
项目投产条件
一、小规模生产(最小单位)
需切割机一台,钻机一台,焊机一台,厂房150米技术员一名,工人4名即可。
二、中规模生产(最小单位)
切割机一台,电镀或其它防锈设备一台,焊机一台,厂房1400平米,技术员两名,工人8名,
三、大规模生产(最小单位),
需冲压机一台,电镀设备一套,钻机一台,厂房2800平米,技术员4名,工人20名,亦可不购以上设备,不建厂房,而利用原有的生产线,将项目实施工艺融入生产流程当中。
第一种投产条件适合小企业和个人生产者。固定资产投资约在4万左右,每天可加工10个,每个的成本在150元左右,而市场售价在230元左右,可得利润80元左右,年利润率在34.7%,年生产3000个,年利润即为24万元,1个月即可收回成本。
第二种投产条件适合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约在40万元左右,每天可加工100个,年总产值600万,年利润达208万。
第三种投产条件适合大企业,大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可将项目工艺融入原生产工艺当中,这样在规模生产的条件下使成本更加低廉,以年生产规模1000万的企业计算,年利润可达347万元。
备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