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众所周知,环境经济学研究有三个基本问题:一是评估大气污染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二是探究影响环境污染的背后原因及形成机制;三是讨论治理环境污染所需的政策与制度安排。申请人的研究主要针对第一个问题展开,科学地评估了污染会对健康的危害,这是平衡经济增长和污染,有效配置资源等决策的基础。准确评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因果效应非常困难,一方面,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区间人群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初始健康水平等都不同,这些因素的干扰使得研究者很难分离出污染对健康的净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人群可以自由流动和迁徙,那么有可能那些更关心身体健康的人会搬离污染较严重的城市,即存在自我选择(self-selection),这些内生性问题导致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必将带来估计的不一致(inconsistent)。由于研究对象是人类健康,基本不存在做干预实验的可能性,所以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学术界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取得进展。 申请人的贡献是:巧妙地利用中国独特的淮河取暖分界线解决了准确估计因果关系的难题。中国的空气污染由南到北污染水平平滑地变化,但是由于南北方供暖政策不同,在淮河附近有一个巨大的跳跃。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比相邻的南岸跳跃性地高出200um/立方米,同时期人均预期寿命也在淮河南北两岸表现出突变,北方比南方少5年之多。这一突然的跳跃为研究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因果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实验。研究运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估计了污染对健康的因果效应。 实证研究的数据也是研究的一大创新。申请人首先搜集了淮河南北90座城市从1981年到2000年间每日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数据,并通过中国疾病监控系统(DSP)数据计算了1991年到2000年城市级别的各年龄死亡率、预期寿命和死于心肺疾病的状况,此外数据集还包含了纬度位置、气温、居民收入、教育水平等城市特征变量。这是我国目前该领域最全面、最大规模的数据库。 断点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严重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惊人的。由于以淮河为界的南北供暖政策不一样,且缺少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使北方的总颗粒物增高了184微克/每立方米,比南方高55%,北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因此降低了5.5年。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年寿命。申请人进一步研究了TSP和健康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长期暴露在恶劣生活环境中,TSP浓度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预期寿命减少3年。 申请人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上,并在发表后被大量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学术同行广泛转载和引用。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与《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一样,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术杂志之一。在这样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在国内学术界并不多见,充分表明申请人的此项研究达到了国际顶尖学术水平,意义重大。该论文的审稿人和哈佛大学的多名知名教授均认为这篇论文是该领域近年来最富创新、最值得探索的研究。这项研究基于目前最为完整的发展中国家环境和健康数据,借助比较前沿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比较科学地估计了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因果效应,使得民众对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做类似评估提供了科学框架。
众所周知,环境经济学研究有三个基本问题:一是评估大气污染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二是探究影响环境污染的背后原因及形成机制;三是讨论治理环境污染所需的政策与制度安排。申请人的研究主要针对第一个问题展开,科学地评估了污染会对健康的危害,这是平衡经济增长和污染,有效配置资源等决策的基础。准确评估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因果效应非常困难,一方面,污染程度不同的地区间人群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初始健康水平等都不同,这些因素的干扰使得研究者很难分离出污染对健康的净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人群可以自由流动和迁徙,那么有可能那些更关心身体健康的人会搬离污染较严重的城市,即存在自我选择(self-selection),这些内生性问题导致传统的参数估计方法必将带来估计的不一致(inconsistent)。由于研究对象是人类健康,基本不存在做干预实验的可能性,所以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学术界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取得进展。 申请人的贡献是:巧妙地利用中国独特的淮河取暖分界线解决了准确估计因果关系的难题。中国的空气污染由南到北污染水平平滑地变化,但是由于南北方供暖政策不同,在淮河附近有一个巨大的跳跃。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比相邻的南岸跳跃性地高出200um/立方米,同时期人均预期寿命也在淮河南北两岸表现出突变,北方比南方少5年之多。这一突然的跳跃为研究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因果关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实验。研究运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估计了污染对健康的因果效应。 实证研究的数据也是研究的一大创新。申请人首先搜集了淮河南北90座城市从1981年到2000年间每日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数据,并通过中国疾病监控系统(DSP)数据计算了1991年到2000年城市级别的各年龄死亡率、预期寿命和死于心肺疾病的状况,此外数据集还包含了纬度位置、气温、居民收入、教育水平等城市特征变量。这是我国目前该领域最全面、最大规模的数据库。 断点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严重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惊人的。由于以淮河为界的南北供暖政策不一样,且缺少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使北方的总颗粒物增高了184微克/每立方米,比南方高55%,北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因此降低了5.5年。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年寿命。申请人进一步研究了TSP和健康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长期暴露在恶劣生活环境中,TSP浓度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预期寿命减少3年。 申请人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上,并在发表后被大量国内外知名媒体的学术同行广泛转载和引用。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与《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一样,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基础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术杂志之一。在这样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在国内学术界并不多见,充分表明申请人的此项研究达到了国际顶尖学术水平,意义重大。该论文的审稿人和哈佛大学的多名知名教授均认为这篇论文是该领域近年来最富创新、最值得探索的研究。这项研究基于目前最为完整的发展中国家环境和健康数据,借助比较前沿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比较科学地估计了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因果效应,使得民众对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做类似评估提供了科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