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欢迎来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052284]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紫外LED水体原位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仪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环境监测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水质安全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国务院于2015年4月16日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计划》强调,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这就给水质安全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对水质进行动态、连续、精确的在线监测就成了重要的前提和保障。有机物污染物是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指标,主要采用COD来表示。但是,现有的测量COD方法仍以化学方法为主,存在二次污染、响应实时性差、人工维护量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为此,国家环保部门已在呼吁用紫外吸收水中有机物快速测定(UVA,以下同)法进行替代。在线式UVA水中COD测定仪市场主要被欧美产品占领,其光源普遍采用气体放电灯。这些灯体积大、热量高、寿命短、稳定性差,而且需要高压与大电流,对使用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同时,仪器要求的功率也大,无法在没有交流市电的地方工作,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它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已有仪器都无法摆脱数据传输电缆的束缚,造成了仪器的安装和维护困难,而且数据的传输也仅能做到现场读数,限制了对水质污染状况的实时监测。该项目提出的水体原位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完全适合野外无人、无电情况下工作,从而真正实现了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在线、实时和网络化监测。依托该项目研发团队长期在光学、电子、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成功开发出了水体原位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形成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4篇。主要创新点如下:1)发明了浸没式、小型化、一体化、多参数综合采样分析的探头结构,探头直径仅50 mm,可在2英寸的管道内工作,解决了现有同类装置因采样和分析功能分离,而导致的体积较大、不适合在线应用的问题(发明专利:ZL201310177791.0,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215782.7);2)创新的微型紫外光源及省电的窄脉冲点灯技术(科技查新报告;上海市科委验收证书),避免了现有产品寿命短和功耗高的缺陷;3)探头监测结果与岸上基站的无线连接以及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数据传递与遥控(发明专利:ZL201310177791.0,ZL201110158797.4,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215782.7),解决了仪器的安装、维护困难和测量结果仅能现场读数的缺陷。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证书编号:2012H10-00-700010/008),该成果完全符合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191-2005)的技术要求,而且相对同类产品性能有大幅提升。凭借该项目成果的优异性能,国内水环境相关典型企业已使用,评价良好。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已对该产品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查新,查新报告结论为所采用的LED光源和无线传输技术属国内首创。产业化短短3年来,项目已带动上游水质污染物监测产业1000万销售额。
水质安全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国务院于2015年4月16日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计划》强调,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这就给水质安全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水污染防治取得成效,对水质进行动态、连续、精确的在线监测就成了重要的前提和保障。有机物污染物是水体污染的最主要的指标,主要采用COD来表示。但是,现有的测量COD方法仍以化学方法为主,存在二次污染、响应实时性差、人工维护量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为此,国家环保部门已在呼吁用紫外吸收水中有机物快速测定(UVA,以下同)法进行替代。在线式UVA水中COD测定仪市场主要被欧美产品占领,其光源普遍采用气体放电灯。这些灯体积大、热量高、寿命短、稳定性差,而且需要高压与大电流,对使用的安全性影响很大。同时,仪器要求的功率也大,无法在没有交流市电的地方工作,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它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已有仪器都无法摆脱数据传输电缆的束缚,造成了仪器的安装和维护困难,而且数据的传输也仅能做到现场读数,限制了对水质污染状况的实时监测。该项目提出的水体原位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完全适合野外无人、无电情况下工作,从而真正实现了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在线、实时和网络化监测。依托该项目研发团队长期在光学、电子、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成功开发出了水体原位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仪,形成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4篇。主要创新点如下:1)发明了浸没式、小型化、一体化、多参数综合采样分析的探头结构,探头直径仅50 mm,可在2英寸的管道内工作,解决了现有同类装置因采样和分析功能分离,而导致的体积较大、不适合在线应用的问题(发明专利:ZL201310177791.0,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215782.7);2)创新的微型紫外光源及省电的窄脉冲点灯技术(科技查新报告;上海市科委验收证书),避免了现有产品寿命短和功耗高的缺陷;3)探头监测结果与岸上基站的无线连接以及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数据传递与遥控(发明专利:ZL201310177791.0,ZL201110158797.4,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215782.7),解决了仪器的安装、维护困难和测量结果仅能现场读数的缺陷。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检测(证书编号:2012H10-00-700010/008),该成果完全符合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191-2005)的技术要求,而且相对同类产品性能有大幅提升。凭借该项目成果的优异性能,国内水环境相关典型企业已使用,评价良好。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已对该产品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查新,查新报告结论为所采用的LED光源和无线传输技术属国内首创。产业化短短3年来,项目已带动上游水质污染物监测产业1000万销售额。

推荐服务: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