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吉林-长春市
单位规模: 资料待完善
重点研究领域基础化学,肥料,农药,海水淡化
擅长能力聚焦资源环境、先进材料、新能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48年12月,经过几代应化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及产业化于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和影响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成为我国化学界的重要力量和创新基地。 六十多年来,长春应化所高擎发展应用化学,贡献国家人民的旗帜,坚持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之路,共取得科技成果1200多项,其中包括镍系顺丁橡胶、火箭固体推进剂、稀土萃取分离、高分子热缩材料等重大科技成果450多项,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荣获国家自然、发明、科技进步奖60多项,院省(部)级成果奖400余项;申请国内和国际专利1700多项、授权90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14000多篇,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论文被SCI收录引用数持续位居全国科研机构前5位;培育了以中科院系统第一家境内上市公司—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构建了长东北先进材料产业园、浙江(杭州)材料与化工研究院、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等创新基地;建成了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科院工程化研发平台;成批成建制地向30余个新兴科研机构和新兴企业输送专业人才1200多人,有26位在本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先后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种荣誉称号,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创新贡献。 长春应化所现有职工90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80多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获得者分别为2人、8人、26人和40人,有4个研究团队入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研究团队入选中科院和国家外专局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学科方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主要研究领域:聚焦资源与环境、先进材料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开发稀土、二氧化碳、植物、水四类资源;发展先进结构、先进复合、先进功能三类材料;开拓清洁能源、储能、节能三类技术。简称“310”工程。 长春应化所建有: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