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欢迎光临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创办时间:1909 单位属性:211工程院校 所在地区:辽宁 大连市 相关行业:水路运输

联系人:龙喜栋

登陆后向院校管理员咨询
加入院所

    单位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1911年,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改名为吴淞商船学校。1929年,经停办后正式复校,定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决定,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正式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解放前,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历尽艰辛,几度中断。解放以后,高等航海教育得以迅速发展。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前身为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系由1927年东北航警处创办的东北商船学校演变而来)、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成立于1952年,与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为我国惟一的高等航海学府。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200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2006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的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声誉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3年,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坚定、严谨、勤奋、开拓,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了学校。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体育工作部、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专业学位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航海训练与研究中心、船舶导航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运发展研究院(航海教育研究所挂靠)等19个教学科研机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0000余人,同时招收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并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9万余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 学校拥有51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 (MPA)、法律硕士(J.M)、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14个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11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73名,其中教授329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51名,聘任二级教授40名,三级教授66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 7名、“长江学者”3名、讲座教授76名、客座教授468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大连海事大学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91所国际著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 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我校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全球海事培训协会(GlobalMET)、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 (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以及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 新百年、新海大、新征程、新贡献,大连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新目标,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坚持“尚德、励志、感恩、济世”的育人主线,弘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承载使命,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并向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更多>技术专家44

    • 郑中义 郑中义 研究领域:其他交通运输 研究方向:交通信息 咨询
    • 赵颖华 赵颖华 研究领域:铁路运输,公路管理与养护 研究方向:道路工程、铁道工程 咨询
    • 钟兢军 钟兢军 研究领域:其他机械 研究方向:热力叶轮机械 咨询
    • 弓永军 弓永军 研究领域:其他机械,海洋船舶 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咨询
    • 赵德鹏 赵德鹏 研究领域:其他交通运输 研究方向:交通信息 咨询
    • 张维石 张维石 研究领域:通信 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交通信息工程 咨询

    更多>技术成果380

    更多>研究机构4

    • 辽宁省交通与重大装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交通与重大装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省级 研发人员:30人
      研究领域:水路运输,其他机械,智能交通,其他环保和资源 研究方向:船载信息终端,航道环境监测,锅炉联网联控,低能见度识别,车载移动监控,道路组合定位
      机构简介: 展开
      辽宁省交通与重大装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是在大连海事大学-北方重工集团交通与重大装备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交通与重大装备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基础上,于2010年8月被辽宁省科技厅批准组建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依托大连海事大学、北方重工集团公司,紧密联系省内外交通与重大装备制造领域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为契机,以交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升级为背景,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旨在通过创新运作机制,开放集成技术资源,联合、组织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物联网相关技术领域专家,搭建一流的交通与重大技术装备物联网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的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国家、省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提升交通与重大技术装备行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关键技术支撑能力。 结合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研究基础,工程中心确定了 “以解决方案创新、技术集成创新推动行业示范应用,以实用工程技术攻关带动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发展战略和物联网技术服务公路、水路运输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促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两化融合两大重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航道环境监测、②桥梁、隧道、边坡等重要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③道路污染物监测、④公路运输环境感知与安全预警、⑤驾驶员驾驶行为跟踪与智能分析、⑥危化品道路运输联网联控、⑦数控机床联网与加工环境感知、⑧工业锅炉联网联控、⑨重大装备运转记录仪(黑匣子)九大专题和①低能见度远距离障碍物快速识别技术、②道路/航道高精度组合定位技术、③低带宽泛在网络融合通讯技术、④路、桥、隧温度结冰快速检测技术、⑤DBA动态高危区域安全预警技术、⑥驾驶员驾驶行为跟踪和辅助驾驶技术、⑦大规模异构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⑧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与个性化信息推荐技术等八大主攻技术,以及①自主式智能车载/船载信息终端和②车载/船载移动视频监控终端两大技术装备。 目前,工程中心面积近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汇聚校内外物联网领域专家30余名,已成为省内交通与重大装备领域开展物联网基础与前沿课题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辽宁省船用集成电路片上系统SOC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船用集成电路片上系统SOC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机构等级:国家级 研发人员:21人
      研究领域:其他电气自动化,电子元器件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接收机芯片,微波集成电路,船舶核心芯片
      机构简介: 展开
      辽宁省船用集成电路片上系统SOC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辽宁省科技厅2011年正式批准建设的工程技术中心。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二代卫星导航船载接收机芯片系统设计,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终端芯片设计,微波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中心的建设,攻克船舶电子设备核心芯片的设计和研制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辽宁省和中国船舶电子设备核心芯片的研究开发基地,能够引领世界船舶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片上系统SOC设计方面成为辽宁省乃至中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实验室目前固定人员21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0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增加到14人,管理人员2人。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高端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的核心,也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平台。近些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企业科技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应用开发水平有待提高。为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国家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加大对该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所以,本中心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该研究方向培养的研究生供不应求。 本研究中心团队已经完成和承担的相关船用集成电路芯片研究项目有:国家863课题:利用多经信号提高GNSS接收机性能的新技术研究(2009AA12Z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Rake-CL环路提高GNSS接收机捕获灵敏度理论和算法研究(6097209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对称共面波导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607710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对称共面波导定向耦合器和滤波器的研究(61071044);大连市集成电路专项:定位与通信集成功能的片上系统设计技术研究,合同号:IC2007004。总之,本研究中心在集成电路SOC的设计方面具有比较雄厚的研究基础,研制成功的GNSS接收机基带处理器为研制各类船用电子设备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 2016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区域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2030382号-1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科易网